浅谈中国大陆东缘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泛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浅谈中国大陆东缘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泛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大陆东缘 太平洋板块 板块俯冲 中、新生代 郯庐断裂 三联点
【摘要】:本文旨在厘清中生代中国东缘受泛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下,其可能形成的地质记录的时空分布与泛太平洋板块活动的关系。前者主要从岩浆、构造、沉积盆地的时空演化等角度出发,后者的运动学参数集中在俯冲角度、速度、方向等维度。结果显示:俯冲角度、速度以及方向的改变都有可能形成与之对应的地质事件;但是中国东缘(东北、华北和华南)区域地质记录间的差异也表明,即使都可能遭受俯冲作用,由于个体特殊的构造背景,最终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我们对于中国东缘中、新生代的这一特殊构造现象进行了讨论,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三联点力学稳定性分析结果认为,在华北和华南碰撞拼合后,中国大陆东缘可能存在TTT、TTR或者TFT的三联点,而不是简单的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另外,中国华南早、中侏罗世近东西向岩浆岩的形成可能与法拉隆板块和伊泽奈岐板块洋中脊俯冲有关;晚侏罗—早白垩世的板片后撤由NWW向的伊泽奈岐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洋中脊扩张作用所致;而华北克拉通东部记录侏罗纪伊泽奈岐板块俯冲的证据不足,可能并没有发生板块俯冲作用,表现为板块运动与作为中国东部最为薄弱地区的郯庐断裂带的强烈耦合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中国大陆东缘 太平洋板块 板块俯冲 中、新生代 郯庐断裂 三联点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6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分类号】:P542
【正文快照】: 0引言地学界对显生宙东亚大地构造的演化已基本达成一个共识,其形成主要受古亚洲洋、特提斯洋以及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的影响。任纪瞬先生多次在报告中强调,三大构造域以及与之对应的三大动力学体系的划分是打开东亚显生宙大地构造及其演化的一把钥匙。中国西北的天山褶皱带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淑女;梁新权;范蔚茗;王岳军;池国祥;梁细荣;周云;蒋英;;海南岛乐东地区志仲岩体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研究及其构造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2期
2 苏金宝;张岳桥;董树文;李勇;李建华;马收先;崔建军;;雪峰山构造带古构造应力场[J];地球学报;2013年06期
3 K.R.Hari;N.V.Chalapathi Rao;Vikas Swarnkar;Guiting Hou;;Alkali feldspar syenites with shoshonitic affinities from Chhotaudepur area: Implication for mantle metasomatism in the Deccan large igneous province[J];Geoscience Frontiers;2014年02期
4 高万里;王宗秀;李春麟;王对兴;;浙东南印支期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4年06期
5 周佐民;谢财富;孙文良;郭福生;周万蓬;刘林清;刘伟;;江西乐安县咸口花岗岩体的锆石LA-ICP-MS定年及构造意义[J];地质学报;2015年01期
6 杨海斌;张中杰;王晓;周小鹏;赵兵;;前寒武纪地球演化的主要地质特征及可能模式[J];地质论评;2015年02期
7 陈润生;;福建建瓯上房花岗岩热液锆石U-Pb年龄及地质学意义[J];福建地质;2015年02期
8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李三忠;董云鹏;刘少峰;何登发;程顺有;鲁如魁;姚安平;;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0期
9 ZHANG GuoWei;GUO AnLin;WANG YueJun;LI SanZhong;DONG YunPeng;LIU ShaoFeng;HE DengFa;CHENG ShunYou;LU RuKui;YAO AnPing;;Tectonics of South China Continent and its implication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3年11期
10 张怀峰;陆建军;王汝成;马东升;朱金初;章荣清;;广西栗木大岐岭隐伏花岗岩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Nd-Hf同位素制约[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Liang Zhao;Tianyu Zheng;Gang Lu;;Distinct upper mantle deformation of cratons in response to subduction:Constraints from SKS wave splitting measurements in easter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C];2014年
2 Gang Lu;Liang Zhao;Tianyu Zheng;Boris J.P.Kaus;;Strong intra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deformation in South China:Implications from seismic observations and geodynamic modeling[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C];2015年
3 张旗;;广西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兰州油气中心及其他部门[C];2015年
4 Zechao Chen;Wei Lin;Michel Faure;Claude Lepvrier;Nguyen Van Vuong;Vu Van Tich;;Geochronology and isotope analysis of the Late Paleozoic to Mesozoic granitoids from northeastern Vietnam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South China block[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度(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岩石圈演化研究室[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文霞;燕山造山带后石湖山碱性环状杂岩体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2 刘园园;华南三叠纪橄榄玄粗岩系列-A型花岗岩带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高万里;浙东南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构造背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4 付建刚;柴北缘锡铁山滩涧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其时代归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立强;粤北诸广山外围中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徐\,
本文编号:784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84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