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壶口逆源速率及其与韩城断裂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黄河壶口逆源速率及其与韩城断裂的关系
【摘要】:在查阅黄河壶口位置的史料记载的基础上,对黄河壶口沿线进行了野外调查,最终确定了黄河壶口在不同时期的具体位置,据此计算黄河壶口在不同时期的逆源侵蚀速率:夏朝至唐朝为1.66m/a,唐朝至元朝为1.01m/a,元朝至明朝为0.97m/a,明朝至民国为1.28m/a,民国至现今为0.6m/a。考虑到黄河沿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综合给出史料记载以来(先秦到现今)黄河壶口的逆源侵蚀的平均速率为1.51m/a。根据对韩城断裂邵家岭探槽和禹门口黄河阶地的研究,韩城断裂在晚更新世早、中期发生过多次强烈活动,累计断距为20.1m,上述断裂活动在黄河禹门口附近形成高20余m的陡坎(裂点),现今的黄河壶口可能是该裂点经过4~5万a的逆源侵蚀到达目前的位置。
【作者单位】: 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黄河壶口 逆源侵蚀速率 韩城断裂
【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90800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1416)共同资助
【分类号】:P542
【正文快照】: 0引言壶口瀑布是由于黄河主流流至壶口时,宽约400m的河面瞬间收缩于1个槽中,其形状如“壶口”而得名。壶口瀑布主瀑宽约40余m,深约30余m。先秦以来,经唐、宋、元、明以及民国,相关历史文献都记载了壶口瀑布的具体位置;前人对此有过论述(屈茂稳,2002),但不系统,且实地考察较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向东,汪越,武绍勇,仇九子,管永精,董克君,林敏,李世红,何明,吴伟明,姜山,Y.Nagashima,R.Seki,刘存富;灰岩侵蚀速率的研究[J];广西物理;2005年02期
2 唐小明,李长安;土壤侵蚀速率研究方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3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赵志军;白世彪;;暴露时间对利用原地生宇生核素估算至大侵蚀速率的影响[J];地质论评;2013年05期
4 刘再华;吴孔运;汪进良;李强;孙海龙;韩军;;非岩溶流水中碳酸盐岩试块的侵蚀速率及其控制因素:以湖南郴州礼家洞为例[J];地球化学;2006年01期
5 葛佳杰;顾尚义;吴攀;谢良胜;;贵州威宁麻窝山地区近五万年来土壤侵蚀速率研究[J];地球与环境;2011年02期
6 陈渭南;无定河流域黄土区的侵蚀速率[J];干旱区地理;1989年01期
7 郑永春,王世杰;~(137)Cs技术定量侵蚀速率常用模型及其讨论[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8 孙丽萍;王小丹;;基于根系解剖结构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侵蚀速率估算[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9 张信宝,D.L.赫吉特,D.E.沃林;~(137)Cs法测算黄土高原土壤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10 杨浩,杜明远,赵其国,阳捷行,八田珠郎;基于~(137)Cs地表富集作用的土壤侵蚀速率的定量模型[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武绍勇;汪越;仇九子;何明;姜山;;加速器质谱法测定北京地区灰岩的侵蚀速率[A];2005年全国无机质谱、同位素质谱和质谱仪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明义;;~(137)C_s示踪农耕地侵蚀速率模型精确度的比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张志刚;王建;徐孝彬;白世彪;赵志军;;基于原地生宇生核素10Be和26Al的稻城古冰帽区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基岩侵蚀速率的估算[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湘通;长江流域宇宙成因~(10)Be与地表侵蚀速率估算[D];同济大学;2006年
2 郑进军;基于核素示踪技术和WEPP模型的侵蚀产沙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蔡青;滇池东岸风化壳(土壤)同位素分布与迁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钊;非饱和定边黄土渗透冲蚀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胡二伢;5 Ma以来祁连山侵蚀速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禹;137Cs和210Pbex复合示踪研究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速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5 王一舟;祁连山西段晚新生代构造活动与剥蚀相互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年
6 汪越;AMS测定~(36)Cl研究灰岩的侵蚀速率[D];广西大学;2005年
7 庄艳;滇池柴河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8 孙喜军;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侵蚀速率的~7Be和~(137)Cs示踪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2年
,本文编号:78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8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