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沙崾岘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3 20:23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坊—沙崾岘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马坊-沙崾岘地区 延长组 长6油藏 低渗透 成藏主控因素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一直被认为是延长组的主要烃源岩,马坊-沙崾岘地区延长组长6油藏在长61、长62、长63三层段均大面积分布,且富集程度较高,这不符合特低渗透油气藏的近源成藏理论,目前对于该区的成藏影响因素还不明确。论文通过储层的碎屑组分、结构及物性方面进行对比,明确长6各层的差异;分析研究区长6自身源岩条件,结合前人对长7源岩的研究成果,明确原油来源;最后分析石油的运聚特征,并总结该区长6油层的成藏控制因素。研究区为湖相三角洲前缘沉积,顺古河道方向砂体延伸远,连通性较好,在横切河道方向上呈透镜状,连通性差,受河道控制明显。储层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细粒长石、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含量高,颗粒中、好分选,次棱角状。长63至长61,粒度逐渐变粗,填隙物总含量逐渐降低,胶结作用增强。粒间孔、溶孔为主要的孔隙类型,喉道以片状喉道和管状喉道为主;物性较差,平均孔隙度为11.88%,渗透率均值为0.5466×103-m2,属于低孔-超低渗储层;喉道细小,排替压力较高,孔喉分选均匀;微细喉道发育。从长63向上至长61物性逐渐变好,孔喉逐渐变粗,连通性变好,渗流能力增强。研究区长61、长62、长63源岩在该区西南区域均发育;其有机碳含量为0.47-14.84%,Ⅱ2、Ⅲ型为主,R0为0.65%左右,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油源对比显示,长6原油存在长6、长7烃源岩混合供烃,但由于长6有机质为腐泥-腐植及腐植型,在低熟阶段产物主要以少量的低熟油为主,而长6油藏为成熟油,表明该区长6油层原油主要由长7供给。该区长7顶部、长6各层发育的裂缝及河道砂体是原油运移的主要通道,长7源岩产物以垂向方式运移至长6成藏,长7源岩与长6储层的剩余压力为成藏的主要动力。马坊-沙崾岘地区长6油藏的成藏受长7源岩分布、长6储层展布、物性及裂缝的影响,裂缝是成藏的关键,物性影响油气或许石油的富集程度。长63至长61储层展布范围不断增大,厚度变厚,以及储层物性逐渐变好,是其原油富集程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 马坊-沙崾岘地区 延长组 长6油藏 低渗透 成藏主控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5
  • 1.1 研究目的意义8-9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9-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思路及技术路线11-12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1-12
  • 1.3.2 技术思路12
  • 1.4 完成的工作量12-15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5-20
  • 2.1 地理位置15-16
  • 2.2 构造沉积特征16-17
  • 2.2.1 构造特征16
  • 2.2.2 沉积特征16-17
  • 2.3 地层特征17-18
  • 2.4 研究区油藏分布特征18-20
  • 第3章 储层基本特征20-44
  • 3.1 储层展布20-25
  • 3.1.1 砂体测井响应20
  • 3.1.2 连井分析20-23
  • 3.1.3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23-25
  • 3.2 储层岩石组分及结构特征25-31
  • 3.2.1 碎屑物组分特征25-27
  • 3.2.2 填隙物成分27-28
  • 3.2.3 胶结类型28-29
  • 3.2.4 碎屑颗粒结构29-31
  • 3.3 储集空间类型31-33
  • 3.3.1 孔隙类型31-32
  • 3.3.2 喉道类型32-33
  • 3.4 储层物性及孔喉结构特征33-41
  • 3.4.1 物性特征33-35
  • 3.4.2 储层物性平面分布35-39
  • 3.4.3 孔喉结构特征39-41
  • 3.5 成岩作用41-44
  • 3.5.1 对储层物性不利的成岩作用42
  • 3.5.2 对储层物性有利的成岩作用42-44
  • 第4章 原油来源及运聚特征分析44-57
  • 4.1 原油来源分析44-52
  • 4.1.1 长6烃源岩条件44-48
  • 4.1.2 长7烃源岩条件48-50
  • 4.1.3 油源地化特征及对比50-52
  • 4.2 运聚特征52-57
  • 4.2.1 原油运移通道52-54
  • 4.2.2 原油运移动力54-57
  • 第5章 成藏主控因素分析57-63
  • 5.1 长7烃源岩分布及源储间剩余压力的影响57
  • 5.2 砂体展布及优质储层影响原油富集区及富集程度57-61
  • 5.2.1 砂体展布的控制57-59
  • 5.2.2 储层物性的影响59-61
  • 5.3 裂缝为主要的运移通道控制原油的分布61
  • 5.4 成藏模式61-63
  • 第6章 结论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刚;;车西洼陷沙河街组成藏主控因素[J];内江科技;2012年07期

2 唐文旭;胡涛;曹卫生;;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7年06期

3 王胜华;卢海达;朱晓燕;李文伟;刘丽娜;锁玉霞;;环县地区长3油藏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科技视界;2012年30期

4 张凤敏;魏国齐;李剑;郭晋华;胡国艺;石强;;柴达木盆地东部水溶性天然气层分类及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年06期

5 徐怀宝;蔡正旗;丁超;何周;辜清;;乌夏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2期

6 王亮;杜晓峰;张海霞;周心怀;牛成民;陈国童;;渤海南部海域青东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5期

7 何彬;刘毅;赵刚锋;郝斐;;厄瓜多尔奥连特盆地T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4年03期

8 许晓宏;李威;;胡力海洼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年26期

9 姜振学,陈冬霞,邱桂强,庞雄奇,曾溅辉,邱楠生;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透镜状砂体成藏主控因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年03期

10 李宗银,李耀华,王翎入;川中—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昊 王再锋;梨树断陷成藏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余箐;南美Llanos盆地中部地区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张传友;中央凸起南部基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目标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余婧;高升元古界潜山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目标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4 张潇文;鄂尔多斯盆地马坊—沙崾岘地区长6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刘昊娟;川口油田川46井区石油成藏主控因素[D];西北大学;2011年

6 侯晓阳;天山南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施淳元;鄂尔多斯盆地镇北—环县地区长8段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长江大学;2013年

8 李泽东;吐哈盆地勒东地区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9 商晓飞;鄂南富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富集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78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