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从Byerlee摩擦定律讨论地壳深部岩性与地震破裂的联系

发布时间:2017-09-06 21:33

  本文关键词:从Byerlee摩擦定律讨论地壳深部岩性与地震破裂的联系


  更多相关文章: Byerlee摩擦定律 摩擦系数


【摘要】:探讨了莫霍面起伏与大地震的孕育关系,认为两者之间相关性不好。其主要原因由Byerlee摩擦定律所述系数有关。即在深部条件下摩擦系数与物性无关。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Byerlee摩擦定律 摩擦系数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0引言现在人们用物探资料揭示了大面积内莫氏面的起伏,并试图把它与大震发生的位置相联系。我们审查了这种对比,发现其相关性并不是很好。我们认为除了莫氏面的起伏时间不知,即不知其是否是现代动力源的指标外,还与Byerlee摩擦定律有关。中源和深源地震发生在地壳岩石层以下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晓娲;秦四清;薛雷;杨百存;李培;张珂;;基于震例探讨大地震的物理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0期

2 陆坤权;曹则贤;厚美瑛;姜泽辉;沈容;王强;孙刚;刘寄星;;论地震发生机制[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3 郭增建 ,秦保燕 ,徐文耀 ,汤泉;震源孕育模式的初步讨论[J];地球物理学报;197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娲;秦四清;薛雷;杨百存;李培;张珂;;基于震例探讨大地震的物理机制[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0期

2 杨百存;秦四清;薛雷;吴晓娲;张珂;;究竟有无可靠的大地震短临物理前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5期

3 袁道阳;雷中生;刘兴旺;谢虹;苏琦;;公元842年甘肃碌曲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J];地震地质;2014年03期

4 聂晓红;王琼;;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M_S7.3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分析[J];中国地震;2014年02期

5 陆明勇;李志雄;刘天海;寇建新;;强地震前地壳形变异常特征的再探讨[J];国际地震动态;2014年04期

6 王琼;聂晓红;吴传勇;;北天山地区2011年以来两次6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J];中国地震;2013年04期

7 夏玉胜;李智敏;屠泓为;姚家骏;;东昆仑断裂带古地震综合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1期

8 周民都;王椿镛;曾融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12年03期

9 郭安宁;郭增建;焦姣;李鑫;;青海玉树7.1级大震的预测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军龙;任金卫;付俊东;胡朝忠;熊仁伟;陈长云;杨攀新;;东昆仑断裂带东部塔藏断裂地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震;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四清;杨百存;薛雷;李培;吴晓娲;;地震震级修订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3期

2 秦四清;李培;杨百存;薛雷;吴晓娲;;环太平洋、大洋海岭与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地震区主震事件判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3 秦四清;杨百存;薛雷;李培;吴晓娲;;欧亚地震带主要地震区主震事件判识[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2期

4 秦四清;杨百存;吴晓娲;薛雷;李培;;中国大陆某些地震区主震事件判识(Ⅱ)[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1期

5 刘刚;王琪;乔学军;杨少敏;游新兆;张锐;赵斌;谭凯;邹蓉;方荣新;;用连续GPS与远震体波联合反演2015年尼泊尔中部M_S8.1地震破裂过程[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6 雷启云;柴炽章;杜鹏;俞晶星;王银;谢晓峰;;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15年02期

7 陆坤权;曹则贤;厚美瑛;姜泽辉;沈容;王强;孙刚;刘寄星;;论地震发生机制[J];物理学报;2014年21期

8 秦四清;薛雷;李培;李国梁;王苗苗;;云南景谷M_s6.6级地震前瞻性预测回顾及其震后趋势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5期

9 刘力强;;弹性回跳模型:从经典走向未来[J];地震地质;2014年03期

10 秦四清;李培;薛雷;李国梁;王苗苗;;中国西南地区某些地震区强震孕育周期界定[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J];地震学报;2009年02期

2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09年10月7日瓦努阿图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J];地震学报;2010年01期

3 康维海;;不畏艰难勇追地震破裂的地质专家组[J];青海国土经略;2010年02期

4 时振梁 ,环文林 ,姚国干 ,谢原定;1932年昌马地震破裂带及其形成原因的初步探讨[J];地球物理学报;1974年04期

5 范家参;地震破裂过程不可能存在塑性变形[J];地震研究;1983年S1期

6 方洪银;1932年昌马地震破裂带成因的讨论[J];地震研究;1986年04期

7 周俊喜,杨天锡,姚俊义,刘建生,刘百篪;1927年5月23日甘肃古浪8级地震破裂带的发现[J];西北地震学报;1986年03期

8 周俊喜,杨斌,刘百篪,刘建生;1888年景泰6(1/4)级地震破裂带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1992年S1期

9 王春华,廖素琼,徐杰;地震破裂过程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的模拟[J];地震研究;1996年01期

10 刘文龙,,吴培稚,陈宇卫;利用方向性函数确定地震破裂特征[J];中国地震;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萍;郑治真;冯国政;;S变换及其在地震破裂过程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孙加林;薛丁;;1996年包头西6.4级地震的特殊性、阴山带未来趋势及地震破裂方式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3 陈培善;白彤霞;肖磊;;用于估计初始剪应力值的地震破裂模式[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沈萍;郑治真;杨选辉;高明清;吴士燕;;地震破裂过程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董瑞树;王明明;;区域构造应力场分析在确定地震破裂方向中的应用——1605年地震地震破裂方向质疑[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6 丁志华;周红;;地震破裂方向性效应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7 闻学泽;易桂喜;;我国大陆活动断裂带地震破裂的相互作用与传染现象[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闻学泽;徐锡伟;郑荣章;谢英情;万创;;甘孜—玉树断裂的晚第四纪滑动与地震破裂[A];中国地震学会第九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纪念李善邦先生百年诞辰[C];2002年

9 石耀霖;曹建玲;;汶川大地震不同地震破裂模型的库仑应力变化比较[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浩;盖增喜;;应用后投影方法追踪大地震破裂前缘[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科讯;全球俯冲带特大地震破裂规律揭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2 记者 康维海;昆仑山口西地震破裂带成考察热点[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康;郯庐断裂带(张渤带以南)地震破裂综合分段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2 张勇;地震破裂过程反演及其在大地震应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九洵;大地震破裂同震辐射频率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刘宁;利用初至压缩波对大地震破裂直接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本文编号:805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05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