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疆西天山现今构造运动与地震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6 22:17

  本文关键词:新疆西天山现今构造运动与地震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西天山地震活动 断裂带 构造运动 GNSS 流动重力


【摘要】:西天山位于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结合部位,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内部多条活动断裂发育,西天山区域现今构造与地震存在重要联系,本文通过了解西天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主要构造特性,分析研究西天山区域地震目录,绘制地震时空分布图、地震震级时间图、地震频度图。通过解算西天山地区2009年至2013年地球物理场GNSS观测数据,采用最小二乘配置法建立函数模型,获取西天山地区构造视应变分布,绘制西天山区域速度场图、速度剖面图、主应变率分布图、面膨胀等值线分布图、最大剪应变率等值线图。通过分析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绘制半年和一年时间尺度重力变化等值线图。综合分析西天山地区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获得的成果和认识有:一、通过分析西天山地区构造与地震空间分布情况,认为西天山地震分布不均,以北纬43oN分割,呈现南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多,北天山地震带地震活动较少的特点;震中主要沿断层或断裂带走向分布,集中在断层或断裂带附近。有一些区域震中分布横切断层,推测西天山地区存在有与天山构造线走向不相同的横向新构造型断裂。由于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推挤作用,地壳应力较易在天山南北盆地山区接合处构造薄弱的地方形成应力集中区域,进而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从而引发地震。二、通过分析西天山地区M-T图可以得出,西天山地震相对活动和平静的自然间隔分为四个大的地震活动期,第一活动期:1765~1855年;第二活动期:1860~1920年;第三活动期:1920~1985年;第四活动期:1985~2015年。三、通过分析南、北天山M-T图和震级频度图可以看出,南、北天山地震带上发震特点具有较强的对应性,即在北天山构造带地震连续发生后,一般紧接着在南天山相应也出现地震连发现象。四、通过分析西天山地区的三条断裂GPS位移速度剖面可以得出,整个西天山地区各断层或断裂带的南盘运动速率优于北盘;北天山地震带表现出垂直断裂带走向速率优于平行断裂带走向速率;南天山地震带以84oE为界,东、西部运动速率不同,西部运动速率高于东部运动速率。从三条速度剖面的两期速率变化,可以看出中强地震的发生导致断层两盘速率发生不同变化,断层两盘速率变化的不一致性与该区发生地震有很大关系。五、利用GPS观测数据解算得到西天山地区速率图,利用位移与应变的偏导关系获得主应变率分布图、面膨胀等值线图、最大剪应变率等值线图,分析推断得出震前在走滑性质断层附近出现的主应变正负交替现象与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中强地震一般发生在交替性主应变率出现后1~2年内;西天山地区面膨胀的负值区域反映出该区域出现收缩的趋势,收缩趋势与走滑断层走向接近时,为地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但中强地震的发生往往不在面膨胀最大值区,多出现在膨胀0值的闭锁区域。2011-2015年间西天山地区中强地震基本发生在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附近,剪应变率方向接近断层走向,但震中位置处最大剪应变率量值不大。六、通过西天山地区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绘制半年、一年时间尺度重力变化等值线图,分析发现西天山地区是重力场变化较活跃的地区之一,西天山区域现今构造运动明显受到周围板块的强烈影响,从而使地壳内部物质发生迁移,地壳的密度也随之改变。西天山地区区域重力场变化的“增强-减弱-增强”过程与监测期地震活动趋势的“活跃-平静-活跃”相对应。地震发生前多出现与活动断层走向基本一致的重力场变化高梯度带,震中往往出现在重力场变化的零线附近。
【关键词】:西天山地震活动 断裂带 构造运动 GNSS 流动重力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意义11-13
  • 1.2 天山地区地貌特征13-14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4 论文完成工作量16-17
  • 1.5 论文思路及研究内容17-18
  • 1.5.1 构造运动与地震空间分布特点研究17
  • 1.5.2 基于GNSS的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17
  • 1.5.3 基于重力的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17-18
  • 1.6 论文主要认识和成果18-20
  • 第二章 天山构造演化简史及西天山活动构造特征20-23
  • 2.1 天山区域构造演化简史20-21
  • 2.2 西天山地区主要断裂带的构造特征21-23
  • 第三章 西天山地区地震活动特征23-28
  • 3.1 西天山地区地震空间分布特征23-24
  • 3.2 西天山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24-25
  • 3.3 西天山地区地震迁移活动特征25-27
  • 3.4 本章小结27-28
  • 第四章 基于GNSS研究构造运动与地震28-47
  • 4.1 GPS技术简介与应用动态28-31
  • 4.1.1 GPS技术简介28-29
  • 4.1.2 国内外GPS应用动态29-31
  • 4.2 GPS数据处理软件介绍31-32
  • 4.3 最小二乘配置法与应变场空间的方法模型32-35
  • 4.3.1 最小二乘配置方法模型及参数确定32-34
  • 4.3.2 应变场空间分布的方法模型34-35
  • 4.3.3 应变计算公式35
  • 4.4 西天山地区现今地壳水平运动特征35-46
  • 4.4.1 西天山地区GNSS速度场特征35-41
  • 4.4.2 西天山地区应变分析41-46
  • 4.5 本章小结46-47
  • 第五章 基于重力研究构造运动与地震47-58
  • 5.1 地球重力场、重力异常及流动重力测量47-49
  • 5.1.1 地球重力场47-48
  • 5.1.2 重力异常48-49
  • 5.1.3 流动重力测量49
  • 5.2 西天山地区重力场时空变化特征49-57
  • 5.2.1 资料选取及数据处理49-50
  • 5.2.2 半年时间尺度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50-54
  • 5.2.3 一年时间尺度重力场动态变化特征54-56
  • 5.2.4 重力场变化反映的构造运动与地震的关系56-57
  • 5.3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4-65
  • 致谢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岳;陈正乐;王永;韩凤彬;吴玉;孟令通;张昊;;天山山脉中新生代差异隆升及其机制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6年02期

2 李锰;谭明;刘志坚;王琼;吴传勇;;未来10年新疆地震灾害损失特征及减灾效果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4年04期

3 李杰;刘代芹;王琪;王晓强;朱治国;;利用应变场和基线变化率研究新疆南天山地区近期地壳运动特征[J];地震研究;2012年01期

4 高祥林;马晓静;李晓丽;;亚洲东部“大三角”地震构造区的周边和深部动力环境[J];地学前缘;2010年04期

5 曲延军;王海涛;沈军;;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特征[J];内陆地震;2008年04期

6 杨少敏;李杰;王琪;;GPS研究天山现今变形与断层活动[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07期

7 尹光华;裴宏达;蒋靖祥;;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研究[J];内陆地震;2007年03期

8 牛之俊;游新兆;杨少敏;;利用GPS分析天山现今地壳形变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2期

9 王晓强;李杰;Alexander Zubovich;王琪;;利用GPS形变资料研究天山及邻近地区地壳水平位移与应变特征[J];地震学报;2007年01期

10 李杰;方伟;朱治国;刘代芹;;中部天山地壳活动的GPS初步分析[J];内陆地震;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805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05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e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