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盆地东部早中三叠世古水温及其成钾效应

发布时间:2017-09-08 13:33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东部早中三叠世古水温及其成钾效应


  更多相关文章: 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 古水温 四川盆地 早中三叠世 成钾效应


【摘要】: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海相成盐盆地,据前人研究成果,四川盆地中-下三叠统可划分出6个成盐期,含盐系地层厚度近千米,并且有杂卤石、无水钾镁矾等含钾的矿物析出,成钾前景较好。论文以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长平3井和ZK-2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石盐岩中的原生的流体包裹体测温分析、岩相学、衍射、化学分析等,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的成盐旋回的划分以及当时的构造背景,探讨古水温对在四川盆地东部的海相古盐湖的成钾效应。通过对川东地区下中三叠统的石盐岩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川东地区的石盐岩中存在有原生的流体包裹体,可以直接指示沉积成盐时浓缩古海水的温度。测温实验表明,在成盐期川东地区古海水的温度为17.7℃-63.5℃,其此结果与由该地区氧同位素数据计算所得出的海水理论温度(32℃~61℃)基本相符,这表明早中三叠世上扬子海相环境具有较高的温度气候条件。通过对长平3井以及ZK-2井下中三叠统的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实验表明,综合K、Mg、Br以及溴氯系数来看,长平3井的橘红色含杂卤石石盐岩的蒸发浓缩程度最高,也就是说嘉四二(T1J4-2)时期,卤水具有相对较高的蒸发浓缩程度。并且溴氯系数指示川东地区在嘉四二时已经进入钾石盐析出阶段。川东地区的成盐成钾和三叠纪是该地区较高的气候条件和特定构造条件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泸州-开江古隆起形成对蒸发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古水温对蒸发岩的控制作用明显,可以通过影响蒸发速率,影响卤水的浓缩程度。古构造对卤水的蒸发浓缩提供一个较为稳定和封闭的环境。综合古水温和古构造来看,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嘉四段的成盐成钾条件要好于以后的巴一段成盐期,应该作为成钾研究与勘查的重点层位。
【关键词】:均一温度 流体包裹体 古水温 四川盆地 早中三叠世 成钾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9.211;P534.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5
  •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来源9-10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0-12
  • 1.2.1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研究现状10
  • 1.2.2 流体包裹体研究现状)流体包裹体研究史10-12
  • 1.2.3 四川盆地成钾研究存在的问题12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技术路线13
  • 1.3.3 工作量统计13-15
  • 第二章 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15-21
  • 2.1 自然地理15-16
  • 2.1.1 四川盆地地理位置15
  • 2.1.2 四川盆地地形地貌与交通15-16
  • 2.1.3 四川盆地矿产资源16
  • 2.2 区域地质概况16-21
  • 2.2.1 构造16-18
  • 2.2.2 地层18-21
  • 第三章 含盐系地质特征及盐类矿物特征21-27
  • 3.1 含盐系地质特征21-23
  • 3.1.1 含盐系划分21-23
  • 3.2 盐类矿物特征23-27
  • 3.2.1 盐类矿物鉴定方法23-25
  • 3.2.2 川东地区盐类矿物特征25-27
  • 第四章 石盐流体包裹体研究27-39
  • 4.1 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的条件27-32
  • 4.1.1 样品制备27-28
  • 4.1.2 样品及其包裹体特征28-29
  • 4.1.3 实验过程29-30
  • 4.1.4 实验结果及讨论30-32
  • 4.1.5 小结32
  • 4.2 川东地区石盐岩流体包裹体32-37
  • 4.2.1 流体包裹体特征32-33
  • 4.2.2 实验过程及结果33-36
  • 4.2.3 讨论36-37
  • 4.3 结论37-39
  • 第五章 早中三叠世古温度演变及其成钾效应39-51
  • 5.1 样品来源及实验过程39
  • 5.2 地球化学特征39-43
  • 5.3 气候、构造在成盐成钾过程中的控制作用43-49
  • 5.3.1 构造43-46
  • 5.3.2 气候46-47
  • 5.3.3 古温度的成钾效应47-49
  • 5.4 结论49-51
  • 第六章 结论51-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8
  • 个人简历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怀保光,齐文同;贵州边阳地区中三叠世的六射珊瑚化石[J];地质学报;2004年04期

2 王立亭;贵州中三叠世生物生态分异初探[J];贵州地质;1999年01期

3 杨善清;马宝华;任保林;陈开国;顾庆阁;;西藏察雅县马拉松多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J];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983年03期

4 姚华舟;徐安武;汤朝阳;赵小明;;西藏东部早-中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地质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6年03期

5 王义刚;贵州紫云早三叠世末期的菊石——兼论早、中三叠世菊石的联系[J];古生物学报;1978年02期

6 刘灵;贵州福泉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J];贵州地质;1997年03期

7 张保民;陈孝红;程龙;张淼;;贵州西南部中三叠世拉丁期软骨鱼类鱼鳞化石(英文)[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2年01期

8 陈金华;贵州南部中三叠世鱼鳞蛤组合序列[J];地质科学;1982年02期

9 冯庆来,刘本培;滇西南晚二叠世和早、中三叠世放射虫研究[J];地球科学;1993年05期

10 张继淹;广西早、中三叠世层序地层[J];广西地质;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仁彦;;广西中三叠世菊石群特征[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李淳;Olivier Rieppel;吴肖春;赵丽君;王立亭;;云、贵地区中三叠世的“龙龟”类[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韦仁彦;;广西中三叠世菊石群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韦仁彦;;广西中三叠世菊石群特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马乐天;;贵州兴义中三叠世绿荫顶效龙的再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善清;马宝华;任保林;陈开国;顾庆阁;;西藏察雅县马拉松多地区早、中三叠世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1)——“三江”地层、古生物[C];1982年

7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徐安武;姚华舟;盛贤才;;川藏边境早—中三叠世沉积特征及构造演化[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9 程龙;陈孝红;SANDER P Martin;张保民;;云南中三叠世(安尼期)纯信龙的新材料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谭锴;金帆;;云南罗平中三叠世意外裸鱼的再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汪明泉;四川盆地东部早中三叠世古水温及其成钾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2 宋博;广西凭祥中三叠世盆地沉积特征与构造属性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3 徐媛;中扬子西缘早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及古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宋维民;大兴安岭中部中三叠世孟恩陶勒盖侵入岩体的动力学背景及其意义[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143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143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06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