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微焦X-CT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精细表征

发布时间:2017-09-08 16:20

  本文关键词:基于微焦X-CT的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精细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微焦X-CT 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碳酸盐岩 南海西沙海域


【摘要】:利用微焦X-CT射线层析扫描技术,从精细化、定量化和无损化角度,对西沙海域中新统碳酸盐岩样品的孔隙结构和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精细表征。碳酸盐岩样品的三元组构中,孔隙、基质和矿物分别具有不同的CT值分布范围,通常孔隙的CT值均小于-700 HU。阈值分割提取二值化图像确定了各切片的平均孔隙度变化,定量表征了岩石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其中处于同一沉积相的XY-1、XY-2和XY-3样品的平均孔隙度大小和变化趋势各不相同,表明3块样品的非均质性较其他样品更严重。三维重构后计算的孔隙度略大于传统压汞法测得的结果,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建立了三维表面模型和立体模型,清晰地识别出碳酸盐岩样品中孔隙、基质和矿物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相互连通性。该技术为评估样品非均质性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估算渗透率和储层潜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微焦X-CT 微观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三维重构 碳酸盐岩 南海西沙海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华北地台寒武纪碳酸盐岩生物丘的分布成因特征研究”(41472090,40472065)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碳酸盐岩是全球最重要的油气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世界油气储量的60%[1]。目前对碳酸盐岩孔隙结构描述方法主要包括2类:一类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用来分析孔隙特征;另一类是传统的压汞法和氮气吸附法,主要测试孔隙度等参数[2-3]。这些方法已经为人们熟悉并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惠;;塔里木油田成功破解碳酸盐岩“肠梗阻”[J];石油钻采工艺;2011年01期

2 王炳章;国外碳酸盐岩地区工作方法[J];石油物探;1980年03期

3 曹慧缇 ,熊寿生;立足长期 总体规划——记南方碳酸盐岩含油气评价学术报告会[J];石油实验地质;1981年01期

4 谭顺道;沉积碳酸盐岩及其研究对金属矿床的价值[J];地质与勘探;1981年08期

5 L.C.Silva ,项光;佛得角群岛圣地亚哥的一个大洋型碳酸盐岩火山[J];地质地球化学;1982年11期

6 傅家谟;刘德汉;;碳酸盐岩有机质演化特征与油气评价[J];石油学报;1982年01期

7 方得源;碳酸盐岩物理性质—介电性实验研究[J];中国岩溶;1984年01期

8 陈焕疆;华南区域地质和碳酸盐岩油气普查勘探的几个问题(下)[J];地质科技情报;1986年04期

9 D. Deng ,Q. Ou;中国南方下扬子海上碳酸盐岩地区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5期

10 张道清;;激光微取样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分析技术研制成功[J];天然气工业;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兵;王世杰;罗光杰;;碳酸盐岩成土作用及其上覆土层成因的讨论[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卢耀如;张凤娥;;硫酸盐岩与碳酸盐岩复合岩溶发育机理与工程效应研究[A];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卢耀如院士80华诞祝寿论文选集[C];2011年

3 吕修祥;金之钧;;碳酸盐岩油气田分布规律[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刘宝明;金庆焕;夏斌;;南中国海中新世碳酸盐岩的含油气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夏宗清;颜丙宏;;碳酸盐岩漏层受控压力堵漏工艺的研究与实践[A];第十四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郭宏伟;张研;宋建勇;李劲松;贾志坤;;基于有限元法的碳酸盐岩强散射介质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7 黄捍东;罗群;林娟华;刘洪昌;万云强;;碳酸盐岩岩性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建南地区龙驹坝构造为例[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广旭;吴时国;;南海北部碳酸盐岩地球物理特征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赵撼霆;吴时国;;东沙海区深水碳酸盐岩的发育与地震识别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佟宏鹏;陈多福;;日喀则弧前盆地冷泉碳酸盐岩的沉积组构及碳同位素特征——我国古代甲烷冷泉的发现[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向东 通讯员 秦丽娟 唐铭;科技“慧眼”洞悉碳酸盐岩[N];中国石油报;2012年

2 吴莉;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原油产量逾千万吨[N];中国能源报;2014年

3 记者 马永;碳酸盐岩物探技术走进塔里木[N];中国石油报;2010年

4 魏艳;技术创新破解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杜治利;我国西部碳酸盐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丰硕[N];中国能源报;2014年

6 姚秋明 邓道静;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获新成果[N];中国石化报;2010年

7 江其勤 王金艳;碳酸盐岩烃源岩研究有望获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1年

8 易蓉蓉;马永生:碳酸盐岩油气的探索者[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9 孙希利 蒋琳琳;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这样获得的[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彭冬梅;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军;碳酸盐岩锶同位素选择性测定技术[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2 李石朋;碳酸盐岩风化机制的淋溶模拟及对铀钍富集作用的指示[D];南华大学;2014年

3 胡军;峡东南“盖帽”碳酸盐岩古甲烷事件的地球生物学过程[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4 李现根;延庆—怀来地区中元古代沉积地层及微亮晶碳酸盐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贾志鑫;湖北宜昌九龙湾剖面震旦系陡山沱组盖帽碳酸盐岩微相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6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郄莹;碳酸盐岩内断裂带结构及与油气成藏[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李杨;碳酸盐岩岩石物理与油气储层识别[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郭艳东;碳酸盐岩超高压气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彭鑫;碳酸盐岩岩石物理研究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15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15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2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