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西峰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甘肃西峰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摘要】:甘肃西峰黄土剖面作为我国最早研究的剖面之一,前人已经开展了古气候、古地磁等多方面的研究。鉴于早期研究时,受到采样分辨率低、研究具有地层局限性等因素,该区晚中新世以来的黄土磁性地层结果缺少高分辨率的连续的全剖面数据,同时已有报道尚存在难以解释的古地磁异常结果。本文选择区内胡家崾岘黄土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全剖面的磁性地层学研究,时间跨度晚中新世至全新世。研究表明西峰剖面不仅主要的地磁极性事件都进行了良好的记录,而且还记录了两个明显的地磁极性异常,其中:(1)M/B界线位于剖面的S8上部;Jaramillo极性亚时顶底界分别位于剖面的S10底部和L13顶部;而Olduvai的上界转换带位于剖面的L25下部,下界转换带在剖面的L26~S26的地层过渡带;G/M界线则位于剖面的L33下部。(2)新近纪红粘土记录了Kaena和Mammoth事件、Chron 3n的4个亚时以及3An1n,3An2n和3Bn亚时,剖面的最老年代为7.2 Ma。(3)关于L9记录的剖面中的(剖面编号为N2-1)的地磁异常。作者认为将其分别对应于Kamikatsura或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并不合理,而重磁化现象的解释更为合理。而对于另一个持续时间较短的异常(剖面中的编号N2-2),通过内插法确定N2-2所对应的年龄为0.956 Ma。这一年龄结果与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的年龄0.932 Ma相差较大,推断N2-2极可能也为重磁化的结果。(4)对于首次于S22~L24之间识的地磁异常(剖面中的编号为N4),我们根据此段样品的各向异性度的平均值,确定此正极性带符合水成次生黄土特点。假设Jaramillo底界和上Olduvai顶界之间有连续稳定的沉积速率,通过内插法确定该正极性带的持续时间为1.56~1.52 Ma,得出这一正极性带年龄与Gilsa极性漂移经年龄相一致,推断此正极性带是水成次生黄土记录了Gilsa极性事件的结果。(5)西峰剖面3.2~2.58 Ma沉积速率迅速增加,表明黄土高原风尘沉积间接地记录了北半球晚新生代大冰期来临。
【关键词】:西峰黄土 磁性地层 极性界线 极性异常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6
-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10-13
- 1.2 存在的问题13-14
- 1.3 西峰黄土剖面研究概况及研究意义14-16
- 第2章 古地磁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现状16-23
- 2.1 地磁场的认识16
- 2.2 古地磁学以及磁性地层学基本原理及应用16-18
- 2.3 地磁极性倒转和极性事件以及极性漂移18-19
- 2.4 本文中所用的岩石磁学其参数19-22
- 2.5 黄土中的磁性矿物、剩磁性质理22-23
- 第3章 区域地质概况与研究方法23-28
- 3.1 区域地质概况23-24
- 3.2 样品采集、加工24-25
- 3.3 实验仪器与实验步骤25-26
- 3.4 主要工作量26-28
- 第4章 主要实验结果28-40
- 4.1 磁化率的结果28
- 4.2 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28-30
- 4.3 古地磁实验结果30-33
- 4.4 岩石磁学结果33-38
- 4.5 西峰剖面地层极性序列的建立38-40
- 第5章 讨论40-46
- 5.1 极性界线40-41
- 5.2 黄土-古土壤中的极性异常41-44
- 5.3 下伏红粘土底界及剖面沉积速率44-46
- 第6章 结论46-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7
- 附录57-59
- 个人简历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凤龙,朱文中;兰州西津村黄土剖面及磁性年代的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年02期
2 陈富斌,高生淮,陈继良,葛同明,梁春艳,樊利民,徐行;甘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0年20期
3 曾永年,马海洲,李珍,李玲琴;西宁大墩岭黄土剖面古地磁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1993年02期
4 雷祥义;;世界最厚的黄土地层——靖远黄土剖面研究进展[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5 胡碧茹;卢演俦;;洛川黄土剖面的粉砂与粘粒比值及粒度旋回[J];岩石学报;1989年01期
6 岳乐平,雷祥义,屈红军;靖远黄土剖面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1年04期
7 贾蓉芬,刘东生,林本海;陕西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有机质磁性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1992年03期
8 王乃昂,张虎才,曹继秀,李吉均,马玉贞;腾格里沙漠南缘武威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初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9 王俊达 ,李华梅;陇西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J];地球化学;1982年01期
10 岳乐平,孙卫,苗建宇;陕县张汴塬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金城;李柏年;方小敏;张林源;艾南山;陈尚文;王明珍;;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粘土矿物的电镜初步研究[A];第四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86年
2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西峰黄土剖面碳酸盐变化及其古气候记录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夏敦胜;陈发虎;刘秀铭;贾佳;魏海涛;;西天山地区典型黄土剖面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英;近十五万年以来渭南黄土剖面的元素碳记录[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2 周斌;晚新生代以来灵台黄土剖面元素碳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琳栋;亚速海地区Beglitsa黄土剖面颗粒表面特征及环境意义[D];兰州大学;2016年
2 孙忠戈;吉林敦化黄土剖面土壤发生及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运;甘肃西峰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栗粲圪;泾川黄土剖面松山—布容古地磁极性倒转记录的可靠性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陈巧志;西安任家坡黄土剖面地层液塑限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6 昝立宏;陕西蓝田公王岭黄土剖面古气候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刘海龙;西峰及洛川黄土剖面地层击实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8 柏松;岷江上游干旱河谷黄土剖面的土壤发生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植;喀尔巴阡盆地南部塞尔维亚Titel黄土剖面的磁学记录特征[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9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1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