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藏北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成因研究:对羌塘地区构造演化的制约

发布时间:2017-09-09 19:27

  本文关键词:藏北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成因研究:对羌塘地区构造演化的制约


  更多相关文章: 西藏 羌塘 斜长角闪岩 构造演化


【摘要】:藏北羌塘地区出露有一套早古生代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由于缺乏系统的岩相学、变质作用以及地球化学等研究,严重制约了对其成因和构造意义的探讨。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香桃湖斜长角闪岩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矿物学、变质作用及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前人有限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数据,目的是探讨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成因,进一步完善寒武纪-石炭纪羌塘地区的构造演化。香桃湖斜长角闪岩出露于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西段,主体被古近纪牛堡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部分与晚古生代蛇绿岩呈构造接触,少量被斜长花岗岩侵入,其中呈透镜状产出大小不一的基性高压麻粒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表明,香桃湖斜长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部分含有透辉石,其形成的变质温压条件为T=626-672℃,P=0.55-0.66Gpa,达到高角闪岩相。根据地球化学研究,香桃湖斜长角闪岩富集Nb、Ta等高场强元素,同时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和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E-MORB)的特征,并未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原岩应形成于受洋中脊中轴型地幔柱叠加的洋中脊。通过各方面的对比,香桃湖斜长角闪岩有着与高压麻粒岩相似的变质年龄、锆石形态、Th、U特征以及截然不同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变质作用特征,其不应是高压麻粒岩的退变质产物。结合区域上前人的研究资料,香桃湖斜长角闪岩和高压麻粒岩应是同一期构造事件——“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北向俯冲的产物,因此,该大洋初始俯冲时限至少是晚志留世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早石炭世。最后,提出类似于“安第斯型造山”的模式可能是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成因机制,大洋板块的“平板俯冲”和“板片回转”在该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西藏 羌塘 斜长角闪岩 构造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言11-16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2
  • 1.2 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研究现状12-13
  • 1.3 研究内容13
  • 1.4 技术路线13-15
  • 1.5 完成工作量15-16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6-21
  • 2.1 研究区地质背景16-17
  • 2.2 区域地层17-18
  • 2.2.1 羌南地层系统17-18
  • 2.2.2 羌北地层系统18
  • 2.3 区域岩浆岩18-19
  • 2.4 区域变质岩19-21
  • 第3章 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地质产状、岩石学及岩相学特征21-26
  • 3.1 地质产状21
  • 3.2 岩石学特征21-24
  • 3.3 岩相学特征24-26
  • 第4章 矿物学及变质作用26-32
  • 4.1 电子探针测试方法26-28
  • 4.2 矿物化学成分特征28-29
  • 4.2.1 单斜辉石28
  • 4.2.2 角闪石28-29
  • 4.2.3 斜长石29
  • 4.3 温压条件估算29-32
  • 第5章 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32-41
  • 5.1 地球化学测试方法32
  • 5.2 地球化学测试结果(主量和微量元素)32-34
  • 5.3 蚀变与元素迁移34-36
  • 5.4 结晶分异与地壳混染36-37
  • 5.5 大地构造环境37-41
  • 第6章 讨论41-52
  • 6.1 香桃湖斜长角闪岩与高压麻粒岩的关系41-43
  • 6.1.1 同位素年代学方面对比41-43
  • 6.1.2 岩相学、变质作用和地球化学方面对比43
  • 6.2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寒武-石炭纪的构造演化——斜长角闪岩和高压麻粒岩的成因机制43-52
  • 6.2.1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寒武-石炭纪的构造演化模型43-48
  • 6.2.2 洋壳俯冲与斜长角闪岩、高压麻粒岩的成因48-52
  • 第7章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65
  • 作者及科研成果简介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葛,白武明,胡健民;斜长角闪岩弹性和流变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01期

2 侯青叶,张本仁,张宏飞;大别核部杂岩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04年01期

3 沈其韩,耿元生,王新社,吴春明;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斜长角闪岩组成矿物特征及变质温压条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4年04期

4 沈其韩,耿元生,王新社,吴春明;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形成环境和年代学[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年01期

5 万方;周文戈;刘永刚;范大伟;谢鸿森;;高温高压下斜长角闪岩弹性、电学性质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08年06期

6 肖晔;刘长学;;辽吉地区含硼岩系中斜长角闪岩地球化学[J];化工矿产地质;2009年02期

7 龚世福;;建阳下湖斜长角闪岩性质及成因的讨论[J];福建地质;1984年02期

8 薛振华;赣东刘源与闽西天井坪斜长角闪岩成因对比[J];江西地质;1995年02期

9 邓国辉;东乡瑶圩—余江马荃地区斜长角闪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江西地质科技;1997年01期

10 徐士进,沈渭洲,王汝成,陆建军,陈小明,聂桂平,林雨萍;大水沟碲矿含矿斜长角闪岩的锆石U-Pb定年[J];科学通报;199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孟繁聪;张建新;杨经绥;杨怀仁;;柴北缘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王忠梅;肖文交;韩春明;敖松坚;王洛娟;;甘肃敦煌红柳峡地区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3年度(第13届)学术论文汇编——特提斯研究中心[C];2014年

3 黄晓葛;白武明;胡健民;;斜长角闪岩弹性和流变性质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4 周文戈;邢印锁;范大伟;谢鸿森;;950℃,1.0~4.0 GPa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的熔体成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万方;周文戈;蒋玺;范大伟;刘永刚;谢鸿森;;1.5 GPa,950℃条件下块状与粉末状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实验对比[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文戈;李朋;闻卫军;范大伟;谢鸿森;;3.0 GPa,950℃块状斜长角闪岩的部分熔融-时间的影响[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江博明;B.欧弗瑞;J.柯尼协;白益良;沈其韩;刘敦一;;中国冀东3500Ma斜长角闪岩系的野外产状、岩相学、Sm-Nd同位素年龄及稀土地球化学[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8年

8 郑小刚;李和平;周文戈;;岩石部分熔融过程中熔体连通性的实验研究——以850~1100℃,2.0~4.0 GPa条件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梵汐;全吉地块元古代变质镁铁质侵入岩的成因及其古大陆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韦海波;云南麻栗坡印支期斜长角闪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许王;藏北香桃湖斜长角闪岩的成因研究:对羌塘地区构造演化的制约[D];吉林大学;2016年

3 王亚伟;秦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多期变质作用研究及其地质意义[D];西北大学;2015年

4 关会梅;辽东古元古宙褶皱带变质角闪质岩石的流动与变形机制[D];吉林大学;2004年

5 范景辉;康定群斜长角闪岩脱水熔融实验研究及康滇构造带壳内低速层成因初步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6 王娟;皖北蚌埠隆起区变质基底的变质属性、时代及其地质意义[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22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22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2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