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方正断陷新生代以来热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22:08

  本文关键词:方正断陷新生代以来热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镜质体反射率 古温标 热事件


【摘要】:盆地热演化史影响着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及成藏,所以研究盆地热演化史对方正断陷的油气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对方正断陷的现今地温场和古温标进行研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粘土矿物、Tmax等古温标志参数,结合方正断陷的构造和埋藏史,对盆地热演化历史进行恢复。根据单井相、沉积相平面展布、地层厚度展布图显示热传导介质在新安村-乌云-达连河组沉积时期的方西地区主要为砾岩,方东地区为泥岩;在宝泉岭组沉积时期方西地区发育砂岩和砾岩,方东地区发育泥岩和砂岩;在新近系方东和方西地区整体发育砂岩,砾岩相对较少。方东盆地北部从乌云组起开始至今经历了两次沉积与剥蚀,达连河组与宝泉岭组地层缺失和剥蚀自北向南有逐渐减小。方西盆地从乌云组开始沉积,乌云组末期沉积速率最大,新安村组起转为剥蚀抬升,宝泉岭组起至今以富锦组为界经历一次沉降和抬升。由北向南古近纪与新近纪沉积速率逐渐减小,沉降速率基本不变。乌云组、新安村组和达连河组地温场分布在工作区的中北部,从西南到东北方向温度呈现递增趋势。两处区域温度最高。宝泉岭组地层的地温场主要集中在工作区的中部,分成东西北三部分。船底山组、富锦组地层温度场出现在北部。有两个点温度最高。新生代方正断陷热流值突然升高都是由于盆内岩浆活动造成的。方正断陷伊汉通断裂以东地区Ro—深度拟合线在宝泉岭组发生偏折而伊汉通断裂以西地区Ro—深度拟合线在达连河组发生偏折,比东部地区早,是由于沉积速率突然加大造成的。在宝泉岭组与达连河组,古近系与新近系,第三系与第四系的交界处,热流发生显著变化。
【关键词】:镜质体反射率 古温标 热事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1
  • 绪论11-15
  •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1-13
  • 0.2.1 埋藏史研究现状11-12
  • 0.2.2 古温标恢复盆地热史的研究现状12
  • 0.2.3 存在问题12-13
  • 0.3 研究内容13
  • 0.4 完成工作量13
  • 0.5 主要成果及认识13-15
  • 第1章 区域地质概况15-22
  • 1.1 区域地质背景15
  • 1.2 区域构造演化15-17
  • 1.3 郯庐断裂带17-18
  • 1.3.1 郯庐断裂带简述17-18
  • 1.3.2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期次18
  • 1.4 方正地区岩浆活动期次18-19
  • 1.5 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式的对断陷的影响19-22
  • 第2章 盆地沉积充填特征22-40
  • 2.1 地质分层对比22-23
  • 2.1.1 白垩系22
  • 2.1.2 新安村+乌云组22-23
  • 2.1.3 达连河组23
  • 2.1.4 宝泉岭组23
  • 2.1.5 富锦组23
  • 2.1.6 船底山组23
  • 2.1.7 第四系23
  • 2.2 地震地层划分依据23-26
  • 2.2.1 T3反射层、T5反射层25-26
  • 2.2.2 T2反射层、Tg反射层26
  • 2.2.3 T21反射层26
  • 2.3 地层分布特征26-29
  • 2.3.1 白垩系26
  • 2.3.2 乌云组+新安村+达连河组26-27
  • 2.3.3 宝泉岭组27
  • 2.3.4 新近系地层27-29
  • 2.4 沉积相研究29-34
  • 2.4.1 沉积相类型29-30
  • 2.4.2 沉积相展布分析30-34
  • 2.5 热传导介质展布情况34-40
  • 2.5.1 岩性统计34-36
  • 2.5.3 热传导介质展布36-40
  • 第3章 研究区埋藏史分析40-57
  • 3.1 埋藏史恢复方法40-41
  • 3.1.1 正演法用于埋藏史的恢复40-41
  • 3.1.2 反演回剥法恢复埋藏史计算方法41
  • 3.2 方正断陷剥蚀量41-49
  • 3.2.1 利用地层对比法求取剥蚀量43-44
  • 3.2.2 利用声波时差计算剥蚀厚度44-46
  • 3.2.3 镜质体反射率求地层剥蚀量46-47
  • 3.2.4 各界面的剥蚀情况47-49
  • 3.3 埋藏史分析49-51
  • 3.4 沉降速率和沉积速率分析51-57
  • 第4章 研究区的温标特征57-72
  • 4.1 方正地区现今地温场特征57-60
  • 4.1.1 现今地温分布特点57-59
  • 4.1.2 现今地温梯度特点59-60
  • 4.1.3 大地热流基本特点60
  • 4.2 方正地区古温标特征60-72
  • 4.2.1 镜质体反射率特征60-65
  • 4.2.2 岩石热解分析方法65-69
  • 4.2.3 粘土矿物分析69-72
  • 第5章 镜质体反射率热史模拟72-83
  • 5.1 热史恢复原理72-74
  • 5.1.1 TTI拟合计算法72-73
  • 5.1.2 EASY%Ro模型73-74
  • 5.2 热史反演的制约条件74-77
  • 5.2.1 研究区地表温度和地温梯度制约74-75
  • 5.2.2 研究区古地表温度75
  • 5.2.3 研究区Ro值与深度的关系75-77
  • 5.3 研究区热演化史恢复77-83
  • 第6章 研究区热扰动分析83-92
  • 6.1 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现今地温场83-85
  • 6.2 方正断陷构造演化过程85-87
  • 6.2.1 伊汉通断裂的确定85-86
  • 6.2.2 伊汉通断裂两侧盆地对比86
  • 6.2.3 方正断陷构造样式86-87
  • 6.3 热流特征分析热史特征分析87-92
  • 结论92-93
  • 参考文献93-96
  • 致谢96-97
  • 附图97-114
  • 附表114-1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宪保;韩信;;方正断陷三维区宝泉岭组沉积特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6期

2 黄清华,张莹,金学新;汤原断陷早第三纪介形类新发现[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7年04期

3 方石;张培震;刘招君;刘金平;田军;;东三江盆地南部白垩纪以来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映雁;何星;冯子辉;;依-舒地堑汤原与方正断陷宝泉岭组二段沉积体系的异同[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1期

5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孔伟思;方正断陷新生代以来热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赵利东;方正断陷三维区宝泉岭组层序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97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397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