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杨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
发布时间:2017-09-12 23:54
本文关键词:古交杨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
【摘要】:通过对研究区42个钻孔岩心、测井资料以及煤矿开采揭露资料进行解释和对比,同时结合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剖面结构、测井相组合以及华北晚古生代早二叠世地质背景,分析了山西组的岩性组合、展布特征及演化历史。研究认为,山西组主要为浅水三角洲相沉积,在前缘亚相中识别出分流沙坝、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和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在平原亚相中识别出陆上天然堤、沼泽和分流河道微相。通过结合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的分析,得出杨庄勘探区山西组的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为:山西期,杨庄地区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以三角洲平原亚相为主,其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以三角洲平原为主形成了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然后对杨庄勘探区山西组的聚煤规律进行了分析,山西组主采煤层厚度的变化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和后期局部冲刷的影响,与基底环境关系不大;废弃的三角洲叶体及其边缘淤浅的分流间湾以及分流间洼地是最重要的成煤场所,山西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厚煤层展布特征表明华北晚古生代早二叠世为一个稳定的克拉通盆地。最后对山西组煤层的控制因素如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基底沉降速率、湖平面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杨庄勘探区 山西组 沉积演化 聚煤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5
- 1 绪论15-22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19-22
- 2 区域地质概况22-38
- 2.1 自然地理概况22-23
- 2.2 区域构造23-27
- 2.3 区域地层27-30
- 2.4 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30-37
- 2.5 本章小结37-38
- 3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38-45
- 3.1 沉积相特征38-44
- 3.2 本章小结44-45
- 4 层序地层特征45-55
- 4.1 层序关键界面及其特征45-47
- 4.2 层序地层划分及其特征47-54
- 4.3 本章小结54-55
- 5 主要煤层特征55-65
- 5.1 各煤层特征55-59
- 5.2 各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59-64
- 5.3 本章小结64-65
- 6 聚煤规律分析65-74
- 6.1 沉积环境演化65-70
- 6.2 控制因素分析70-72
- 6.3 聚煤规律研究72-73
- 6.4 本章小结73-74
- 7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80-83
- 作者简历83-85
- 学位论文数据集8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如凯;许怀先;邓胜徽;郭宏莉;;中国北方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07年01期
2 田景春,陈洪德,覃建雄,侯中健,侯明才,彭军;层序—岩相古地理图及其编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增学,余继峰,郭建斌,韩美莲;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J];沉积学报;2003年02期
4 徐强,姜烨,董伟良,刘宝s,
本文编号:840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4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