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子探针分析白山堂铜矿中的黄铁矿成分

发布时间:2017-09-13 04:36

  本文关键词: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子探针分析白山堂铜矿中的黄铁矿成分


  更多相关文章: 黄铁矿 白山堂铜矿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电子探针 主量和微量元素


【摘要】: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获得被测物相中痕量元素的丰度值是目前原位分析矿物物相的技术之一。黄铁矿作为斑岩铜矿中的重要矿物,其主量、微量元素的特征能为成矿过程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建立了应用LA-ICP-MS测定黄铁矿微区微量元素组成、电子探针(EMPA)测定主量元素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白山堂斑岩铜矿区。LA-ICP-MS实验采用60μm的激光束对分析样品进行斑点式剥蚀,以氦气作载气,重复频率5 Hz,激光能量约6 J/cm~2;单点分析时间60 s,分析数据以Fe作内标,用MASS-1黄铁矿标样进行校正,多数元素分析精度好于10%。针对黄铁矿与毒砂光学性质相似,容易混淆的问题,可以利用二者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区分。测试结果显示:矿区黄铁矿的主量元素呈亏硫高铁的特征,指示其为热液成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深度为中部,属与火山作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黄铁矿。此结论对白山堂铜矿的成因类型、成矿流体来源等提供了相应的证据,对矿区的勘查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关键词】黄铁矿 白山堂铜矿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电子探针 主量和微量元素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北山地区斑岩型铜矿特征矿物测试技术研究”(12120113014500)
【分类号】:P578.292;O657.63;P618.41
【正文快照】: 黄铁矿广泛分布于各类矿床中,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黄铁矿其结晶学和成分方面有一定的差异,且这些标型特征可以用于探讨矿床的成因[1-3]。研究发现,黄铁矿中的主量、微量元素含量或比值往往是成矿作用的灵敏指示,可以为成矿预测和找矿勘探研究提供有关的科学信息[4-7]。目前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W.R.Ryall ,K.M.Scott ,陶婉琴;昆士兰西北马默思区层控铜矿化中的汞[J];地质地球化学;1983年03期

2 崔权祥;寿王坟铜矿开发的现状与对策取向[J];矿产保护与利用;1996年05期

3 刘春涌,刘拓;新疆云雾岭铜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J];新疆地质;1998年02期

4 ;内蒙古狼山地区发现多条铜矿化带[J];中国矿山工程;2013年06期

5 赖健清,林才顺,彭省临,谭克仁;凤凰山矿区地电提取法寻找隐伏铜矿的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4年03期

6 张正伟,程占东,朱炳泉,张乾,朱笑青,胡耀国;峨眉山玄武岩组铜矿化与层位关系研究[J];地球学报;2004年05期

7 王居里;王建其;安芳;杨猛;宋子升;令伟伟;;新疆谢米斯台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J];地球学报;2013年03期

8 付凤鸣;胡玉华;苑芝成;;鹿厂砂砾岩铜矿中的银和硒[J];矿物岩石;1982年01期

9 杨大欢,姚益祥,石磊;从江南加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贵州地质;2004年02期

10 韦志京;;广西金秀县盘王矿区一号铜矿化带勘探工程设计技术[J];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伟;朱炳泉;张乾;朱笑青;常向阳;胡耀国;;滇黔相邻地区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与铜矿化关系初探[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2 谢星;齐兵德;;四川会东县小街乡大岩棚地区铜矿成因分析[A];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韦景勤;;重磁方法在找金、银、铜矿中的应用[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张正伟;朱炳泉;张乾;朱笑青;;硅质沥青岩化与自然铜矿化的关系——以滇黔相邻地区为例[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任宏;吕古贤;彭欣;楚克磊;;江西武山铜矿斑岩体含矿性研究[A];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冬梅;钱壮志;章正军;侯蜀光;;云南会泽大黑山铜矿成矿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梁月明;黄旭钊;徐昆;张文斌;张天阁;单金钟;张文志;蔡玉梅;;东天山地区J铜矿化带的发现[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马兰兰;齐兵德;陈娟;刘正勤;滕明炜;;内蒙古苏尼特右旗香林香达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A];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283大队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厚民;毛景文;陈毓川;王登红;许虹;;玄武岩铜矿研究的几点新认识[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10 王志良;韩春明;杨建民;;乔霍特铜矿化区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A];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和成矿动力学及找矿预测新技术新方法会议论文及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宏伟;新疆托里发现3处铜矿化线索[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2 记者于莘明通讯员曹菲;大规模找矿勘察研究获进展[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宗喜;云南个旧卡房铜矿地质地球化学与矿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任彩霞;库车盆地卤水体系对铜活化、迁移及富集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本文编号:841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41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8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