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大巴山城口—巫溪地区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背景

发布时间:2017-09-13 12:27

  本文关键词:南大巴山城口—巫溪地区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背景


  更多相关文章: 南大巴山 早三叠世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摘要】:研究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早三叠世的沉积相缺乏统一、系统的研究,构造背景问题存在3种观点:克拉通、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克拉通环境,依然有争议。论文详细研究了南大巴山地区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背景,不仅对扬子板块北缘的大地构造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区内油气勘探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论文以岩石学、沉积学、盆地分析等理论为指导,在系统搜集并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剖面实测、薄片鉴定、综合研究分析等手段,对南大巴山城口—巫溪地区早三叠世的沉积相和构造背景进行深入探讨,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论文对研究区下三叠统的海相碳酸盐岩进行了沉积相分析,认为大冶组深水碳酸盐主要为分布于碳酸盐斜坡环境、稳定的半深海相灰泥沉积,局部受重力流作用影响。确定嘉陵江组的碳酸盐角砾岩的性质为蒸发溶塌角砾岩,是一套干旱气候下的萨布哈沉积。2.论文查明了研究区早三叠世的沉积相演化规律:垂向上,下三叠统的沉积相以发育碳酸盐斜坡相—台地边缘滩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的向上变浅的沉积层序为特征。横向上,下三叠统的沉积相以发育向东扩展的碳酸盐台地为特征。研究区在三叠纪的沉积环境由碳酸盐缓坡转变为碳酸盐台地。3.论文确定了早三叠世研究区的构造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且在早三叠世期间,研究区北东方向大巴山古陆的隆起阻碍了海水的正常循环。
【关键词】:南大巴山 早三叠世 沉积环境 构造背景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4.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15
  • 1.1 选题背景9-11
  • 1.1.1 研究意义9-10
  • 1.1.2 被动大陆边缘研究现状10
  • 1.1.3 项目依托10-11
  • 1.2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条件11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1-13
  • 1.3.1 沉积相11-12
  • 1.3.2 构造背景12-13
  • 1.3.3 存在问题13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4
  • 1.4.1 技术路线13
  • 1.4.2 研究内容13-14
  • 1.5 论文工作量14-15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15-20
  • 2.1 大地构造背景15
  • 2.2 地层15-17
  • 2.3 构造17-18
  • 2.3.1 褶皱系统17
  • 2.3.2 断裂系统17-18
  • 2.3.3 构造单元划分18
  • 2.4 矿产资源18-20
  • 第三章 沉积特征20-52
  • 3.1 碳酸盐岩分类方案20
  • 3.2 大冶组沉积特征20-43
  • 3.2.1 城口县沿河乡剖面20-31
  • 3.2.2 巫溪县文峰镇剖面31-35
  • 3.2.3 巫溪县大河乡剖面35-43
  • 3.3 嘉陵江组沉积特征43-52
  • 3.3.1 城口县沿河乡剖面43-45
  • 3.3.2 巫溪县宁厂镇剖面45-52
  • 第四章 沉积演化和构造背景52-59
  • 4.1 沉积演化52-56
  • 4.1.1 大冶组1段沉积时期52-53
  • 4.1.2 大冶组2段沉积时期53
  • 4.1.3 大冶组3段沉积时期53-54
  • 4.1.4 大冶组4段沉积时期54
  • 4.1.5 嘉陵江组沉积时期54-56
  • 4.2 构造背景56-59
  • 第五章 结论59-60
  • 致谢60-62
  • 参考文献62-71
  • 附录 个人简介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涛;周洪瑞;王训练;景秀春;;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深水牵引流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学前缘;2015年02期

2 许志琴;张国伟;;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中国(东亚)大陆构造与动力学”专题进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0期

3 王宗起;闫全人;闫臻;王涛;姜春发;高联达;李秋根;陈隽璐;张英利;刘平;谢春林;向忠金;;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J];地质学报;2009年11期

4 胡广成;鲍志东;张震;罗小玉;蔡雨;刘丽;;贵州桐梓松坎剖面中、下三叠统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古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5 舒良树,朱文斌,王博,M.Faure,J.Charvet,D.Cluzel;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J];岩石学报;2005年01期

6 万天丰;论中国大陆复杂和混杂的碰撞带构造[J];地学前缘;2004年03期

7 张国伟,孟庆任,于在平,孙勇,周鼎武,郭安林;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6年03期

8 许效松;被动大陆边缘碳酸盐生长序列与盆山转换耦合[J];地球学报;1996年01期

9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1995年02期

10 罗志立;金以钟;朱夔玉;赵锡奎;;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J];地质论评;198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怡江;川东北长兴期—须家河期构造—沉积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景宇;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与层序特征精细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2 于航;川东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本文编号:843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43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d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