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堆边坡稳定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岩堆边坡稳定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岩堆边坡 极限平衡法 FLAC3D 稳定性评价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人们开始选择周末、假期外出旅游、休闲,我国旅游业发展神速,而很多景区位于山区。对于当前日渐兴旺的山区旅游业来说,景区的不恰当开发、利用,使得景区出现了地质灾害问题,其中岩堆边坡稳定性问题是较为典型的,所以对岩堆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以青龙峡地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为项目依托,首先分析了岩堆边坡后缘陡崖的整体稳定性、局部危岩的稳定性,再分别用极限平衡法、数值模拟法评价岩堆边坡的稳定性,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提出合理的岩堆边坡防治对策,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岩堆边坡后缘陡崖整体稳定性较好,自然工况下局部危岩稳定,暴雨、地震工况下局部危岩有崩落的可能。2、运用极限平衡法(传递系数法、Sarma法),对岩堆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1)自然工况,后缘无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基本稳定、稳定;自然工况,后缘有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欠稳定。(2)暴雨工况,后缘无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欠稳定;暴雨工况,后缘有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欠稳定;(3)地震工况,后缘无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欠稳定;地震工况,后缘有崩塌发生时,岩堆边坡欠稳定。3、通过FLAC3D对岩堆边坡在后缘无崩塌发生、有崩塌发生时的自然、暴雨、地震工况进行模拟,得到各工况下的位移、剪应力、塑性区等的分布情况,参照稳定性系数可知,岩堆边坡后缘无崩塌发生时,暴雨、地震工况下出现塑性贯通区,边坡失稳;岩堆边坡后缘有崩塌发生时,自然、暴雨、地震三种工况都出现了塑性贯通区。所以,岩堆边坡后缘危岩的崩塌作用,给该岩堆边坡的稳定性造成了不良影响。4、根据景区情况以及综合评价结果,对岩堆边坡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即“修建排水沟、危岩体清除、岩堆体削方卸载、边坡底部修建挡墙、栈道设置警示牌”的方案。
【关键词】:岩堆边坡 极限平衡法 FLAC3D 稳定性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2.1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10-13
- 1.2.2 岩堆边坡研究现状13-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6
- 第2章 岩堆边坡地质环境及其特征16-23
- 2.1 自然地理16-17
- 2.1.1 地理位置16
- 2.1.2 气象水文16-17
- 2.2 地质条件17-20
- 2.2.1 地形地貌17
- 2.2.2 地层岩性17-18
- 2.2.3 地质构造与区域稳定性18-19
- 2.2.4 水文地质19
- 2.2.5 人类活动19-20
- 2.3 岩堆边坡发育特征20-23
- 2.3.1 岩堆边坡空间形态及规模20
- 2.3.2 岩堆边坡物质组成及结构20-21
- 2.3.3 岩堆边坡变形模式及影响因素21-22
- 2.3.4 岩堆边坡危害性分析22-23
- 第3章 边坡后缘陡崖稳定性分析23-32
- 3.1 边坡后缘陡崖整体稳定性分析23
- 3.2 边坡后缘陡崖危岩体稳定性定量分析23-27
- 3.2.1 计算方法23-25
- 3.2.2 计算参数及计算工况25-26
- 3.2.3 计算结果与分析26-27
- 3.3 边坡后缘陡崖危岩崩塌运动轨迹分析27-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4章 极限平衡法岩堆边坡稳定性评价32-40
- 4.1 稳定性评价方法32-36
- 4.1.1 传递系数法32-34
- 4.1.2 Sarma法34-36
- 4.2 计算模型的建立36-38
- 4.2.1 计算剖面的选取36-37
- 4.2.2 计算参数选取37-38
- 4.2.3 计算工况的确定38
- 4.2.4 稳定性系数判别标准38
- 4.3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38-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 基于FLAC3D岩堆边坡稳定性评价40-64
- 5.1 FLAC3D数值模拟法原理40-41
- 5.2 计算模型的构建41-43
- 5.2.1 模型的建立41-42
- 5.2.2 边界条件42
- 5.2.3 参数选取42-43
- 5.2.4 模拟工况43
- 5.2.5 失稳判别方法43
- 5.3 模拟计算及稳定性评价43-61
- 5.3.1 自然工况43-51
- 5.3.2 暴雨工况51-57
- 5.3.3 地震工况57-61
- 5.4 岩堆边坡防治对策61-62
- 5.5 本章小结62-64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4-67
- 6.1 结论64-65
- 6.2 展望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冰;;某高速公路岩堆体特征及对路基工程影响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2 刘翠;靳晓颖;李忠;张玲涛;;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简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9期
3 曾舜;;RocFall软件在危岩崩塌处治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刊);2011年01期
4 赵明阶;王昌贤;杨锡武;刘明华;范玮佳;;公路岩堆路基沉降变形规律与施工控制深度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0年01期
5 陈星;李建林;王家成;;基于FLAC~(3D)的边坡地震反应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1期
6 杨锡武;赵明阶;王昌贤;;岩堆路基沉降稳定性及处治方法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张友锋;袁海平;;FLAC~(3D)在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张雷;顾文红;文谦;郑常辉;;岩堆体边坡稳定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9 赵尚毅,郑颖人,张玉芳;极限分析有限元法讲座——Ⅱ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中边坡失稳的判据探讨[J];岩土力学;2005年02期
10 陈如海;青藏铁路桑利至拉萨段岩堆路基处理措施[J];甘肃科技;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鲁宁;云南大关县塘房村高边坡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徐小乐;青海省循化县乙赛村滑坡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颜香;云南省新平县南恩希望小学滑坡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燕军军;簸箕庄滑坡机理研究及稳定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巴桑卓玛;基于FLAC3D法的地震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6 陈建平;高边坡岩堆地区隧道洞口段围岩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