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郯庐断裂带辽河段始新世中基性火山岩成因与构造背景: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发布时间:2017-09-15 00:18

  本文关键词:郯庐断裂带辽河段始新世中基性火山岩成因与构造背景: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证据


  更多相关文章: 郯庐断裂带 沙河街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摘要】:研究区位于郯庐断裂南、北两段过渡带构造蜂腰部位,其内充填厚达7000m的古近纪火山-沉积岩系。本文选取火山岩最发育的沙河街组7口代表性钻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始新世火山岩主要为玄武质岩石和粗面质岩石,Si O_2含量为45.20%~59.55%,以碱性系列为主。玄武质岩石弱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Ti,不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粗面质岩石具有与玄武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Sr、P和Ti明显亏损。玄武质岩石的I_(Sr)=0.7033~0.7042、ε_(Nd)(t)=3.56~5.86,粗面质岩石的I_(Sr)=0.7035~0.7045、ε_(Nd)(t)=3.25~4.46,二者的Sr-Nd同位素组成一致,均与OIB相似。综合研究认为,始新世火山岩是弧后拉张环境下,曾遭受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岩浆房内分异演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岩石。郯庐断裂辽河段从中生代的板缘环境到古近纪陆内裂谷带,其控制因素可能来源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郯庐断裂系活化并发生大规模走滑运动,导致辽河裂谷盆地同期地幔来源的火山岩浆活动。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 沙河街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2CB822002)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202085、41002038)联合资助
【分类号】:P588.14;P548
【正文快照】: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1300612.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盘锦1240101.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China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Liaohe Oilfield Company,Petro China,Panjin 124010,ChinaWang YQ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朗荪,高维明,郑传贝;郯庐断裂带的分段与沂沭断裂的活动性[J];中国地震;1988年03期

2 张恒谦;;郯庐断裂带的南延问题[J];湖南地质;1988年03期

3 徐嘉炜;马国锋;;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J];地质论评;1992年04期

4 汤加富,侯明金,,高天山;郯庐断裂带的主要特征与性质讨论[J];安徽地质;1995年03期

5 万天丰,朱鸿,赵磊,林建平,程捷,陈进;郯庐断裂带的形成与演化:综述[J];现代地质;1996年02期

6 欧林果,朱光,宋传中;郯庐断裂带庐江-桐城段的左行平移事件[J];安徽地质;1998年04期

7 方仲景;;巨大的郯庐断裂带[J];地球;1982年01期

8 刘德良,陶士振,张朝明;郯庐断裂带温泉气体地球化学[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1期

9 宋传中,牛漫兰,刘国生,王道轩,朱光;郯庐断裂带南段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反转机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施炜,张岳桥,董树文;郯庐断裂带中段第四纪活动及其分段特征[J];地球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超;李元;宋传中;;安徽肥东西韦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演化[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朱光;牛漫兰;谢成龙;胡召齐;;中国东部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动力学过程——来自郯庐断裂带演化的启示[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秦光喜;张良筹;严开健;梁继涛;;郯庐断裂带的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4 黄建华;方明骏;傅容珊;;郯庐断裂带的分形与分维[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5 谢瑞征;朱永正;丁政;李灼华;;郯庐断裂带江苏及邻近地段新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6 秦元喜;张良筹;严开健;;赣榆-太湖断裂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及其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7)[C];1985年

7 邱楠生;苏向光;李兆影;;郯庐断裂带两侧坳陷古热场及其与断裂带活动的关系探讨[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齐文凯;严晓红;周生义;;对郯庐断裂带成生与总体特征的新认识[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朱光;王勇生;王道轩;牛漫兰;刘国生;谢成龙;;前陆变形与沉积对郯庐断裂带同造山运动的制约[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钟锴;徐鸣洁;王良书;张鹏;胡旭芝;;郯庐断裂带及邻区地球物理场、深部构造特征[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汪杰;将郯庐断裂带列为全国第21个重点成矿带[N];中国矿业报;2013年

2 本报实习生 叶松亭 本报记者 王星;惊慌大可不必 预防必不可少[N];文汇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松辉;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条件的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刘国生;合肥盆地对郯庐断裂带活动的沉积响应[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王勇生;郯庐断裂带中—南段走滑运动的构造—热年代学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4 徐佑德;郯庐断裂带构造演化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许世红;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断裂-沉积响应及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6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53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3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