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北缘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玉门—北大河断裂 断错地貌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摘要】:通过卫星影像解译、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位于祁连山北缘的玉门—北大河断裂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门—北大河断裂为一条全新世活动的逆冲断裂,该断裂西起玉门青草湾,向东经老玉门市、大红泉止于骨头泉,全长约80km,整体走向NWW。根据断裂的几何结构及活动习性可将其分为三段:东段构造形态简单连续,为逆冲断层陡坎为主的古地震地表破裂带;中段结构复杂,由多条次级断层组成,以逆冲扩展为主;西段未出露地表而成为盲断裂-褶皱带。通过对断层陡坎差分GPS测量及相应地貌面年代测试,得到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逆冲速率约为(0.73±0.09)mm/a。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玉门—北大河断裂 断错地貌 晚第四纪 滑动速率
【基金】: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201408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402186)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0引言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碰撞,青藏高原开始形成并分阶段隆升[1-5],同时受区域挤压应力作用的影响,青藏块体持续向北东方向推挤扩展,在其前缘形成了一系列挤压逆冲断裂带,祁连山北缘断裂即为其重要的逆冲断裂带之一[6-10]。位于河西走廊盆地南缘西段的玉门—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章明,汪一鹏,任金卫,叶建青;青藏高原北部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晚第四纪的活动性[J];地震地质;1993年01期
2 张明书;若干晚第四纪地质问题探讨[J];海洋地质动态;1996年02期
3 张桂甲,李从先;晚第四纪钱塘江下切河谷体系层序地层特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蓝先洪;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95年02期
5 蓝先洪;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特征[J];沉积学报;1996年02期
6 安晓文;常祖峰;石静芳;;大盈江断裂西南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J];地震研究;2009年02期
7 徐刚;刘健;李安龙;韩宗珠;孔祥淮;;晚第四纪深切谷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7期
8 吴传勇;吴国栋;陈建波;阿里木江·亚力昆;常想德;李帅;;天山内部那拉提断裂晚第四纪活动速率[J];内陆地震;2013年02期
9 童国榜,石英,范淑贤,张俊牌,宋祥华,刘振西,,乔光东,张纪祥,张梅英;银川盆地晚第四纪环境特征[J];地球科学;1995年04期
10 张明书,陈民本;台湾海岸带晚第四纪事件沉积新知[J];第四纪研究;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彦宝;冉勇康;;汤东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钻孔联合剖面探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青松;鄂阿强;李志华;;鄂尔多斯盆地晚第四纪气候楔状体发育研究[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3 朱成南;;红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4 王树民;陈泓君;钟和贤;;南海东北部晚第四纪地层不整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5 陈泓君;钟和贤;;南海东北部晚第四纪地层不整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A];海洋地质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周荣军;雷建成;黎小刚;杨涛;;晚第四纪以来大渡河断裂活动性的地质地貌判据[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周荣军;何玉林;马声浩;黎小刚;;四川小金抚边河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王汝建;李霞;陈荣华;;白令海晚第四纪高分辨率的古海洋与古气候学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二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董艺辛;刘春莲;杨小强;陈亮;严伟术;庄畅;;珠江三角洲微体生物群的环境意义[A];海洋地质、矿产资源与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张珂;陈国能;庄文明;彭卓伦;侯卫生;杨小强;张承博;邱燕;刘延勇;张献河;邱善森;胡文烨;唐煜昆;马占武;张冬仔;;珠江三角洲北部晚第四纪构造运动的新证据[A];泛珠三角港澳台地区地球物理研讨平台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传勇;西南天山北东东走向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及在天山构造变形中的作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6年
2 陈晓辉;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任俊杰;龙日坝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及与其周边断裂的运动学关系[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4 赵京涛;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启超;迈丹断裂阿合奇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2 王文辉;新疆南天山北轮台断裂东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3 梁阿如娜;晚第四纪包头盆地古湖演化与环境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方辉;南黄海晚第四纪地震地层学与新构造运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马龙;滨海及内陆卤水典型分布区晚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卤水的形成[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金仙梅;黄河三角洲滨浅海区晚第四纪沉积地层结构与海洋地质灾害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柳煜;长岭山北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6年
8 史杰;新疆阜康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1年
9 杨源源;华山山前断裂中段晚第四纪活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3年
10 史凯;苏州澄湖地区晚第四纪海侵沉积记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