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的地震动速度时程时域特性分析方法
本文关键词:一种有效的地震动速度时程时域特性分析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时域分析方法 地震动特性 脉冲型地震动 等效速度脉冲 脉冲特性
【摘要】:在分析特殊型地震动如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或远场类谐和地震动时,研究和设计人员更关注于地震动的时域特性.鉴于目前尚不具有一种成熟的用于分析地震动时域特性的方法,在研究中通常采用肉眼辨别地震动.但在肉眼辨别的过程中并没有定量的指标描述地震动的特性,因此这种方法容易引入人为的主观性误差.地震动的时域特性主要指地震动的振动周期和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有一种定量描述这种变化的方法便能消除肉眼辨别中引入的主观性误差.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分析地震动速度时程时域特性的速度零点法ZVPM(Zero Velocity Point Method).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定量地分析地震动速度时程的振动周期和强弱程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可以通过定义的幅值参数、周期参数和相位参数获取等效的地震动速度时程.鉴于脉冲型地震动对结构具有特殊的破坏作用,本文采用速度零点法分析了24条典型的强脉冲型地震动,并基于速度零点法提出了一种简便的脉冲周期计算方法.为便于工程设计人员快速地获取本文所选脉冲型地震动的等效速度脉冲,文中给出了每一条地震动等效速度脉冲的数学表达式.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 时域分析方法 地震动特性 脉冲型地震动 等效速度脉冲 脉冲特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238012)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2014GSF122001)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分类号】:P315.9
【正文快照】: 1引言地震动记录是认识地震,分析地震的重要数据资料,也是进行建筑结构和工程设施等抗震设计的主要依据(胡聿贤,2006).在进行地震动反应谱分析、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结构易损性分析等研究时,均需要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地震动记录.在传统的研究中主要依据地震动的参数如幅值、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艳,陈厚群,胡晓,朱栗武;合成人造地震动的非线性解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7期
2 范留明,黄润秋;一次冲击地震动的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4 王国新,陶夏新;地震动衰减关系拟合的新两步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1期
5 谢异同,张同亿,吴敏哲;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年02期
6 金星,陈超,张明宇,王绍博,丁海平;双侧破裂模型对地震动空间相关性影响的远场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1期
7 夏友柏,王年桥,鄢常舒;多点地震动时程人工合成[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谢礼立,翟长海;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J];地震学报;2003年03期
9 戴君武,张敏政,郭迅,齐霄斋;地震动的3D瞬态特征与结构破坏的关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0 P.G.Somerville;R.W.Graves;刘素英;;强地震动的表征[J];世界地震译丛;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美巧;俞瑞芳;俞言祥;;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动时—频特性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白泉;朱浮声;赵东阳;孙乐娟;康玉梅;;地震动的时频特性对结构弹性响应的影响[A];防振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新进展(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第四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令心;张继文;;近远场地震动及其地震影响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4 江帆;董银峰;李英民;郭俊锋;;时程分析中速度脉冲地震动的适用性及影响规律[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5 孙进忠;彭一民;赵鸿儒;;超声模拟在地震动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A];199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1年
6 胡聿贤;张敏政;;地震动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综述)[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袁一凡;;近场地震动的模拟[A];中国地震学会第三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6年
8 张天中;马云生;舒曦;;关于地震动衰减关系、不确定性和设防标准的讨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9 陈培善;李保昆;白彤霞;;中国强地震动速度衰减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10 窦玉斌;林永星;;地震动时程模拟的工程方法研究现状与预测[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量化识别及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陈辉国;完全非平稳多点地震动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王伟;地震动的山体地形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王德才;基于能量分析的地震动输入选择及能量谱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5 张冬丽;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方法的近场长周期强地震动模拟[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5年
6 刘必灯;断陷盆地及断层破碎带场地地震动效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喻烟;汶川地震区地震动估计经验模型[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8 郝敏;地震烈度物理标准及地震动破坏势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龙军;统一抗震设计谱理论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俞言祥;长周期地震动衰减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志旺;建筑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胡均升;非线性场地放大效应及其在地震动衰减关系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宇航;近断层区域划分及近断层速度脉冲型地震动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史家平;地震动合成方法比较与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马飞燕;地震动处理的小波分析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路建波;模拟的近断裂地震动场的空间相关性[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9年
7 马小燕;长持时与多波包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反应[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0年
8 张镭于;时—频非平稳人造地震动的小波合成及其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倩;水平地震动持时的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5年
10 刘陶钧;反演区域参数建立加州地震动衰减关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57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57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