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关键界面识别与表征
发布时间:2017-09-17 08:29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关键界面识别与表征
更多相关文章: 塔里木盆地 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 不整合 层序界面 海平面变化
【摘要】:深层碳酸盐储层的研究是目前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而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不整合的研究对于深层油气的勘探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合分析巴楚-柯坪地区露头、塔河地区钻测井、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塔里木盆地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底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部之间的不整合面。本次考察的巴楚-柯坪地区野外露头包括柯坪水泥厂、鹰山北坡、蓬莱坝、永安坝、南一沟等剖面,通过观察野外露头风化壳,地层岩性、岩石颜色、地层叠加样式的转变及现场测量地层岩石常量元素及GR值展开对野外不整合的分析;在塔河地区,TS1、TS2、TS4、S88、AD11等多口井钻遇鹰山组,本文以钻穿鹰山组的TS1、TS2、S88三口井为重点,通过岩心的观察、实测,薄片与常规测井曲线的分析来探究塔河地区不整合特征;本次研究充分运用塔里木地区地震资料,并以塔北地区和塔中地区为重点。通过分析总结,认为T_8~1、T_8~0为二级不整合面,T_7~8、T_7~6、T_7~5为三级不整合界面,野外及塔河地区这些不整合多为平行或者微角度接触关系,界面上下有灰岩-灰岩、灰岩-白云岩、白云岩-白云岩等多种岩性接触方式,大部分不整合界面上下颜色会发生突变,不整合界面处元素特征显著,Al、Fe、Ti等惰性元素在界面处富集,Sr、Ba、K元素含量与界面存在耦合关系。本文在鹰山组内部识别出3个层序界面,将鹰山组划分为4个四级层序,这与地震剖面上串珠反射形态的发育一致,通过连井分析确定了4个四级层序各段GR曲线的可对比特征.分析认为塔里木地区T_8~0、T_7~8、T_7~5不整合界面及鹰山组内部层序界面主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T_8~0、T_7~8界面及鹰山组内部层序界面是海平面下降引起的暴露不整合,T_7~5界面在野外和塔河地区属性不同,在柯坪水泥厂T_7~5界面是相对海平面突然上升引起的淹没不整合,而在塔河地区T_7~5界面是相对海平面下降引起的暴露不整合。Ⅰ级或Ⅱ级不整合是控制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的关键,Ⅲ级、Ⅳ级层序界面下容易形成了多期次的岩溶发育段。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 不整合 层序界面 海平面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引言11-16
- 1.1 论文目的与意义11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1-13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3-14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14-15
- 1.5 主要认识15-16
- 第二章 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地质背景16-21
- 2.1 研究区区域位置16
- 2.2 地层特征16-18
- 2.3 区域构造及其演化18-19
- 2.4 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19-21
- 第三章 不整合识别方法21-28
- 3.1 不整合的级别划分21-22
- 3.2 不整合的识别方法22-25
- 3.2.1 地质方法22-23
- 3.2.2 地球物理方法23-24
- 3.2.3 地球化学方法24-25
- 3.3 地层叠加样式与元素地层响应特征25-28
- 第四章 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不整合特征28-55
- 4.1 T_8~1不整合面发育特征29-32
- 4.1.1 T_8~1界面的野外露头特征29
- 4.1.2 T_8~1界面的钻(测)井特征29-31
- 4.1.3 T_8~1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31-32
- 4.1.4 T_8~1界面平面构型特征32
- 4.2 T_8~0不整合界面发育特征32-42
- 4.2.1 T_8~0界面的野外露头特征33-35
- 4.2.2 T_8~0界面的主微量元素响应特征35-38
- 4.2.3 T_8~0界面的钻(测)井响应特征38-41
- 4.2.4 T_8~0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41
- 4.2.5 T_8~0界面平面构型特征41-42
- 4.3 T_7~8不整合界面发育特征42-51
- 4.3.1 T_7~8界面的野外露头特征42-45
- 4.3.2 T_7~8界面的主微量元素响应特征45-47
- 4.3.3 T_7~8界面在钻井上的标定47-49
- 4.3.3.1 塔深1井47-48
- 4.3.3.2 沙88井48-49
- 4.3.4 T_7~8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49-50
- 4.4.5 T_7~8界面的平面构型特征50-51
- 4.4 T_7~5不整合界面发育特征51-55
- 4.5.1 T_7~5界面的野外特征51-52
- 4.5.2 T_7~5界面的主微量元素响应特征52-53
- 4.5.3 T_7~5界面的钻井特征53-54
- 4.5.4 T_7~5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54-55
- 第五章 鹰山组内部界面特征分析55-73
- 5.1 鹰山组内部界面的露头识别特征55-60
- 5.2 鹰山组内部界面的钻测井响应特征60-71
- 5.2.1 塔深1井60-64
- 5.2.2 塔深2井64-68
- 5.2.3 塔深4井与艾丁11井68-71
- 5.3 鹰山组内部界面的地震响应特征71-72
- 5.4 鹰山组内部T_7~6界面的平面构型特征72-73
- 第六章 不整合面形成主控因素及控储作用分析73-76
- 6.1 不整合形成的控制因素分析73-74
- 6.1.1 海平面快速下降形成的暴露不整合面73-74
- 6.1.2 海平面快速上升形成的淹没层序不整合面74
- 6.2 不同级次不整合对储层形成的影响74-76
- 结论76-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3
- 附录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熙平;;一个潜在的中、上寒武统候选界线层型剖面——介绍湖南花垣排碧剖面[J];地质学报;1990年01期
2 段佰川;董熙平;;华南地区湖南省芙蓉统(上寒武统)的古蠕虫骨片:个体生长对表皮骨片形态的影响(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钱义元;李积金;张俊明;;安徽泾县北贡上寒武统唐村组的新观察[J];地质论评;1986年01期
4 林尧坤;;辽宁太子河流域上寒武统树形笔石[J];古生物学报;1983年03期
5 王敏成;王国祯;;辽阳兰家上寒武统崮山组笔石的发现[J];辽宁地质;1987年04期
6 李振清,周洪瑞,陈建强;山东淄博地区上寒武统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层序地层学意义[J];现代地质;2001年04期
7 杨家,
本文编号:868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6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