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7 10:28

  本文关键词: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三角洲交汇区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摘要】:作为碎屑岩储层发育的最主要沉积相类型之一,进积型三角洲在油气勘探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进积型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对于油气储层预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纪湖盆内发育的东营三角洲和永安三角洲在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沉积期发生了交汇,而有关两个三角洲的交汇方式、沉积特征及交汇区储层的预测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岩芯观测、录井和地震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段中亚段三角洲交汇区沉积特征,探讨了沉积期次、交汇过程,建立了三角洲交汇区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主要发育湖泊、进积型三角洲沉积;储集砂体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微相次之,浊积岩主要分布于深湖区。认为此前界定的东营三角洲的分布范围可能被夸大,而永安三角洲的沉积规模可能被低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三中亚段可划分为9个期次,其作用过程可分为局部交汇阶段和完全交汇阶段。三角洲水下交汇区是水流汇聚和沉积物卸载的有利场所,叠置砂体可成为有利的油气储层,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三角洲交汇区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2135)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工作站项目(YKB1406)~~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对于碎屑岩储层而言,进积型三角洲是储集砂体发育的最有利相带;对于多物源方向供给的陆相湖泊三角洲,进积型三角洲的交汇作用尤为显著。但目前对于进积型三角洲交汇区的沉积模式研究仍较薄弱,因此,加强该方面的研究对于三角洲沉积地质学研究和储集砂体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云风;张兵;王华;刘军;廖远涛;曹飞;;黄骅坳陷古近纪东营组物源方向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谭先锋;田景春;孟万兵;林小兵;张小兵;聂永生;林会喜;彭传圣;周庭全;林红梅;;孤北~桩海地区古近系东营组层序划分及特征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7年05期

3 沈凯;;东营地区凹陷地层特点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24期

4 田海芹,马玉新,赵勇生,于文芹,刘克奇,毕义泉,沈国华,谢凤猛;东营凹陷尚南断块东营组沉积层序研究[J];古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5 张英凯;谭红霞;李庆红;;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9年07期

6 符永江;;双台子油田东营组低阻油气层识别方法[J];新疆石油天然气;2009年03期

7 胡明卿;刘少峰;;高柳地区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4期

8 袁竞;辛仁臣;宋修艳;;辽西凹陷Z区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J];海洋石油;2013年01期

9 叶兴树;王伟锋;陈世悦;戴俊生;;东营凹陷断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陈义才;罗小平;沈忠民;常振恒;胡玉杰;;东濮凹陷文留构造东营组油藏油-源对比及注入史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东营凹陷成烃成藏定量研究[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2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黄骅坳陷中区东营组沉积体系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贾红义;杨长春;于建国;王金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早始新世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成藏[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4 贾红义;杨长春;于建国;王金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早始新世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成藏[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六卷)[C];2008年

5 赵卫卫;查明;杨剑萍;尹兵祥;;东营凹陷永安镇油田沙二、沙三段砂体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孙东辉 盖海燕;东营加快城市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鲁胜利;山东东营油田勘探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5年

3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海上老区冒出6口日产油百吨井[N];东营日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海上中深层油藏成功投入开发[N];东营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树光;东营凹陷古近纪构造体制转换及其动力学背景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曹中宏;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东营组低成岩演化阶段潜在储层的控制因素[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3 李云平;东营凹陷深层构造综合地球物理联合反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4 张英芳;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孢粉植物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赵延江;东营凹陷古近系盆地结构与充填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赵勇;东营凹陷北带构造—层序—成藏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周振柱;东营凹陷“盐下”深层温压场演化与油气成藏[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8 刘立安;东营凹陷古近系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碎屑岩沉积特征与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杰;冀中坳陷W20油田东营组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舒丽娟;辽河东部凹陷马19块东营组剩余油分布研究与挖潜措施[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殿举;南堡5号构造东营组地震资料解释与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常涧峰;埕岛油田东斜坡断阶带东营组储层预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高曦龙;胜利海域埕岛油田东部地区东营组沉积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曹美灵;东营—惠民凹陷断裂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常海燕;辽河盆地桃园—大平房地区东营组沉积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孙小霞;埕北地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体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孙相灿;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沉积特征研究与岩性圈闭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林承智;东营凹陷金家地区东营组沉积微相与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68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868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9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