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关键技术
本文关键词: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关键技术
更多相关文章: 煤层气AVO分析 相对振幅保持 径向道滤波 地表一致性补偿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摘要】:利用地震勘探AVO技术预测煤层气(CBM)的风险主要来自地震预处理对反射振幅的改造,这种改造对高信噪比、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处理虽然是必要的,但是对煤层气AVO分析却存在一定影响。类似砂岩含气储层的AVO预处理,相对振幅保持是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秉持的基本原则,煤层气储层第IV类AVO异常使得其预处理又区别于一般砂岩含气储层。径向道滤波线性噪音衰减技术、高低频分离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技术、保幅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是解决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中线性干扰、近地表异常、空间成像引起的振幅变化问题的关键技术。野外数据试验表明:3项关键技术可以满足相对振幅保持处理要求,最大程度保留煤层气AVO第IV类振幅异常,有利于实现煤层气AVO分析和提高煤层气预测精度。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捷茂迪华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煤层气AVO分析 相对振幅保持 径向道滤波 地表一致性补偿 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分类号】:P631.4;P618.13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地震反射振幅随偏移距的变化(AVO)分析技术逐渐应用于煤层气储层预测。根据大量煤层钻井资料和煤层气AVO模型正演分析,局部高渗煤层气储层内AVO异常区别于常规砂岩含气,属于第IV类AVO异常,即反射振幅随偏移距增加而减小[1-2]。地震勘探AVO技术能否应用于煤层气富集储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Liu Zhiwei;Wang Yanchun;;A joint high-resolu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thin inter-beds[J];Petroleum Science;2013年02期
2 刘志伟;王彦春;赵会欣;刘学清;;薄互层地震成像中高分辨率处理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3 刘志伟;王彦春;王建立;刘学清;王永明;;泥岩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2年04期
4 熊定钰;赵海珍;陈海云;周亚同;贺振华;;保持地震记录叠前AVO属性的噪声衰减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6期
5 张宇;;振幅保真的单程波方程偏移理论[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5期
6 彭苏萍,高云峰,杨瑞召,陈华靖,陈信平;AVO探测煤层瓦斯富集的理论探讨和初步实践——以淮南煤田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6期
7 刘晓峰,周廷全,揭景荣;三维AVO处理方法及应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3年03期
8 胡贤根,尚新民,石林光,李红梅,童思友;基于叠前时间偏移资料的AVO处理技术[J];石油物探;2002年03期
9 尚新民,石林光,李红梅,童思友,赵明金;胜利油田YA地区三维地震资料AVO处理[J];石油物探;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健;;F-K滤波研究进展[J];石化技术;2017年03期
2 陶传奇;王延斌;倪小明;张崇崇;马婷;;基于测井参数的煤体结构预测模型及空间展布规律[J];煤炭科学技术;2017年02期
3 方刚;杜启振;栾锡武;;逆时偏移波场延拓中的几何扩散问题[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1期
4 袁亮;;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J];煤炭学报;2017年01期
5 彭刘亚;崔若飞;任川;;利用方位波阻抗信息预测煤层裂隙发育[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1期
6 梅金顺;王润秋;李会俭;;塔里木地区地震正演数据处理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6年S1期
7 滕吉文;乔勇虎;宋鹏汉;;我国煤炭需求、探查潜力与高效利用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8 宋鹏;宋希利;田明阳;;刚果盆地钾盐矿床地震反射波特征与沉积规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年06期
9 师素珍;孙超;魏文希;何意婕;;联合反演在煤层顶底板岩性预测中的应用[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10 刘志伟;陈信平;司国帅;王卿;邓世广;;煤层气AVO分析预处理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16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定钰;赵海珍;陈海云;周亚同;贺振华;;保持地震记录叠前AVO属性的噪声衰减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06期
2 朱洪昌;朱莉;玄长虹;刘升余;余学兵;;运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识别薄储层及微幅构造[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S1期
3 方光建;曾永军;孔令洪;;南美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的识别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0年S1期
4 王小卫;姚姚;吕彬;程庆;;弯曲射线走时计算方法在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0年05期
5 田新琦;魏春光;何雨丹;陈霞;;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地球物理识别技术[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5期
6 王翠华;何光明;朱敏;王平;;相对振幅保持技术在三维连片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年S1期
7 李子顺;郭学斌;;用宽频带高分辨率地震预测薄层储层分布(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7年02期
8 黄军斌;高利军;高勇;;地震子波旁瓣对薄砂体识别的影响(英文)[J];Applied Geophysics;2007年02期
9 吴常玉;王棣;王立歆;李守济;;叠前预处理技术[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1期
10 高静怀;万涛;陈文超;毛剑;;三参数小波及其在地震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伟;陈天磊;张蕊;;煤层气的开采技术浅谈[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2 张泓,彭格林;简评《地质辞典》中的“煤层气”词条[J];煤田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3 崔建平;我国煤层气地面钻井商业开发实现零的突破[J];国土资源;2003年06期
4 李兴平;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勘探反思[J];贵州地质;2005年03期
5 傅小康;霍永忠;叶建平;;低阶煤煤层气富集模式初探[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3期
6 王红岩;李贵中;李景明;刘洪林;王勃;;中国煤层气的富集特征[J];中国煤层气;2006年02期
7 朱志敏;沈冰;崔洪庆;周家云;;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8 朱建军;;山西煤层气勘探中的环境问题及环保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30期
9 魏建平;;煤层气与地下水浅析[J];西部资源;2007年05期
10 李刚生;;高效开采煤层气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贵中;王红岩;刘洪林;吴立新;;煤层气富集规律[A];2004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2 岳巍;叶建平;高洪烈;武强;陈春琳;叶贵均;李红柱;翟振荣;刘军正;;控制煤层气潜能的水文地质研究[A];2003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汇编[C];2004年
3 任伦祥;柏万春;;四川省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勘探开发对策研究[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庆谋;段旭;杜爱民;刘效贤;;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赵庆波;;中国煤层气勘探成果及认识[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6 尹中山;;川南煤田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选层的探讨[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光军;王莉;娄剑青;;柳林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煤层气生产井的影响[A];2008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斌;赵庆波;邵龙义;李五忠;;大宁—韩城地区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研究[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C];2007年
9 刘洪林;王红岩;李贵中;杨帆;刘洪建;;燕山期构造热事件对太原西山煤层气高产富集影响[A];2004年全国瓦斯地质年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4年
10 昝崇信;张德利;;合阳煤层气勘探及评价井工程实录[A];安全高效煤矿地质保障技术及应用——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爱民 通讯员 刘艳新;中加煤层气项目本月底开钻[N];中国化工报;2006年
2 梅娇;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张金萍;煤层气,大规模勘查开发帷幕拉开[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陈其珏;私募基金8800万美元砸向中华煤层气[N];上海证券报;2008年
5 白清荣 刘富根;我国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投产[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特约记者 陈保国;中加合作开发山西煤层气[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杨坚;中美合作开发恩洪煤层气[N];中国矿业报;2002年
8 李学斌 朱勇 本版责编 鲁晓华;西南地区第一口煤层气钻井点火成功[N];中煤地质报;2005年
9 陆晋梁;山西欲大规模开发利用煤层气[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陈明 李建民;黄石煤层气开采进入实质性阶段[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小军;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纪聚煤规律与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优选[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郑翔天;沁水盆地煤层气富集区地震地质识别[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3 王得权;山西白额晚古生代沉积特征与煤层气烃源岩影响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09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09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