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4 10:11

  本文关键词: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方正断陷 新生代 辉绿岩岩体 油气勘探 中国东北


【摘要】: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进行了系统识别并探讨了其油气地质意义。方正断陷东北部广泛发育新生代辉绿岩岩株和岩床等侵入体,在测井上表现为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值低、电阻率值高等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杂乱反射,岩体边部则以强反射和高振幅异常为特征。这些侵入体空间形态不规则但总体呈NE向延伸,与同时期活动的NE向大断裂近于平行,形成于伸展或张扭构造背景,可能与渐新世中期(约30 Ma)或中新世中期(约13 Ma)两期基性岩浆热事件有关。泥岩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显示断陷东北部的热演化存在明显的高值异常,结合构造演化分析,认为是新生代辉绿岩的侵入显著提升了局部的地温场,从而导致烃源岩加速成熟的异常热演化。此外,辉绿岩的侵入可能形成多种相关的油气圈闭,应是今后中国东北地区新生代盆地潜在的油气勘探目标。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西澳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方正断陷 新生代 辉绿岩岩体 油气勘探 中国东北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9-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72231,No.413302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引用:陈东旭,章凤奇,陈汉林,杨树锋,曹婷,蒙启安.新生代辉绿岩岩体识别及油气地质意义——以中国东北地区方正断陷为例[J].石油学报,2016,37(6):757-767.Cite:Chen Dongxu,Zhang Fengqi,Chen Hanlin,Yang Shufeng,Cao Ting,Meng Qi’an.Identification and hydrocarbon geolog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帅开业;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新解[J];地学前缘;2000年04期

2 S.Polachan;潘秋霞;;泰国新生代盆地的形成[J];海洋地质译丛;1991年05期

3 赵金海,贾健谊,马惠福;东海新生代盆地找油气的几点认识[J];海洋石油;1999年03期

4 赵海玲,邓晋福,陈发景,胡泉,赵世柯;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深部作用与大陆裂谷型盆地[J];地球科学;1996年06期

5 韩鹏;高飞;王建强;;鄂尔多斯周缘新生代盆地断陷发生时间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05期

6 田在艺;中国西北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与油气活力[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2期

7 罗开平,夏遵义,徐言岗,郑伦举,高尚海;二氧化碳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重要资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年02期

8 孙兆元;青藏高原北部压(扭)性垂向交叉断裂对柴达木等中、新生代盆地形成的控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4期

9 范俊喜;榆社—武乡晚新生代盆地的地震活动构造背景初探[J];山西地震;1997年Z1期

10 金丽灿;鱼金子;;关于朝鲜中-新生代地壳发展的若干问题[J];地震地质译丛;198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舒良树;邓平;余心起;王彬;祖辅平;;中国东南部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研究[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傅德荣;;控制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的铲形断裂构造[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7)[C];1987年

3 薛雁;吴智平;李伟;聂文龙;;东营凹陷新生代盆地结构及油气成藏特征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白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特征及构造迁移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郭新安;青东地区新生代盆地的发育与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10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10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