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东南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甘东南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数值模拟
更多相关文章: 青藏高原东北缘 黏弹性 有限元 强震 数值模拟 地震
【摘要】:对强震发生后周围断层及未来强震形势的影响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频发,对该区的历史强震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以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为目标建立3D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依据中国大陆Ⅰ级块体和青藏高原Ⅱ级块体划分及活动断裂分布确定模型块体边界及断裂位置,使用GPS观测资料作为模型边界条件,数值模拟1900年以来7级以上强震发生的动力学过程.计算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区域水平构造应力场特征大致呈从西向东,从南向北减小分布.2模拟结果说明强震主要发生在背景场应力和强震引起的等效应力加载的断层上.3历史强震序列对1970年以来地震的影响:康定地震加速触发了炉霍地震的发生;康定、炉霍地震对松潘地震无加速触发作用;康定、炉霍、松潘地震对共和地震无加速触发作用;炉霍、松潘、共和地震对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汶川地震延缓了芦山地震的发生.
【作者单位】: 甘肃省地震局;河南省地震局;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北缘 黏弹性 有限元 强震 数值模拟 地震
【基金】: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科技发展基金项目面上基金(No.2013M03)
【分类号】:P315.8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煜航;崔笃信;郝明;;利用GPS数据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滑动速率[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10期
2 李德威;陈继乐;陈桂凡;梁桑;;大陆地震构造系统:以青藏高原及邻区为例[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3 李玉江;陈连旺;刘少峰;杨树新;荆燕;;芦山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影响的数值模拟[J];地球学报;2014年05期
4 邓起东;程绍平;马冀;杜鹏;;青藏高原地震活动特征及当前地震活动形势[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7期
5 刘方斌;王爱国;冀战波;;库仑应力变化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地震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6 杨兴悦;陈连旺;杨立明;李玉江;;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几次强震对甘肃地区地震形势的影响[J];地震;2013年03期
7 杨兴悦;陈连旺;杨立明;李玉江;谭佩;;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J];地震学报;2013年03期
8 刘杰;易桂喜;张致伟;官致君;阮祥;龙锋;杜方;;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M7.0级地震介绍[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9 李玉江;陈连旺;陆远忠;詹自敏;;汶川地震的发生对周围断层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张培震;朱守彪;张竹琪;王庆良;;汶川地震的发震构造与破裂机理[J];地震地质;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祖峰;陈晓利;陈宇军;李鉴林;林辉;洪敏;;景谷M_S6.6地震同震地表破坏特征与孕震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2 杨晓平;吴果;陈立春;李传友;陈晓莉;;青藏高原南缘2015年尼泊尔M_W7.8地震发震构造[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7期
3 廖思佩;侯强;杜永超;;基于GPS形变资料的川滇地区应力场数值模拟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年07期
4 杨兴悦;曾文浩;王燕;李少华;孙召华;;甘东南及邻区7级以上强震数值模拟[J];地球科学;2016年07期
5 段顺序;万秀红;马建新;;青海海东地区地震分布及活动特征研究[J];高原地震;2016年02期
6 刘琦;闻学泽;邵志刚;;基于GPS、水准和强震动观测资料联合反演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同震滑动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7 吴中海;赵根模;刘杰;;2015年尼泊尔Ms8.1地震构造成因及对青藏高原及邻区未来强震趋势的影响[J];地质学报;2016年06期
8 潘庆;段建新;管桂平;谢明宇;;某公路隧道穿越活动断裂带抗错断研究[J];土工基础;2016年03期
9 刘文邦;;青海东北部地区地震直达波波速比及视速度测定与研究[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16年02期
10 TANG Wenqing;ZHANG Yongshuang;ZHANG Qingzhi;ZHOU Hongfu;PAN Zhongxi;LI Jun;YANG Cheng;;Present-day Block Movement and Fault Activity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GAO Yuan;WANG Qiong;ZHAO Bo;SHI YuTao;;A rupture blank zone in middle south part of Longmenshan Faults: Effect after Lushan M_s7.0 earthquake of 20 April 2013 in Sichuan, China[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09期
2 李德威;;地球多级循环及其资源、能源、灾害、环境效应[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1期
3 陈桂凡;郝海健;冯e麐^;纪星星;陈继乐;李德威;;西南地区热灾害链及其与芦山地震的关系[J];地学前缘;2013年06期
4 李德威;郝海健;刘娇;周洋;陈桂凡;梁桑;;华北热灾害链的结构、成因及强震趋势分析[J];地学前缘;2013年06期
5 徐锡伟;闻学泽;韩竹军;陈桂华;李传友;郑文俊;张世民;任治坤;许冲;谭锡斌;魏占玉;王明明;任俊杰;何仲;梁明剑;;四川芦山7.0级强震:一次典型的盲逆断层型地震[J];科学通报;2013年20期
6 SHAN Bin;XIONG Xiong;ZHENG Yong;JIN BiKai;LIU ChengLi;XIE ZhuJun;HSU HouTze;;Stress changes on major faults caused by 2013 Lushan earthquak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3年07期
7 高原;王琼;赵博;石玉涛;;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的一个破裂空段——芦山地震的震后效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8 单斌;熊熊;郑勇;金笔凯;刘成利;谢祖军;许厚泽;;2013年芦山地震导致的周边断层应力变化及其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关系[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9 陈运泰;杨智娴;张勇;刘超;;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06期
10 李德威;陈桂凡;陈继乐;郝海健;;地震预测:从芦山地震到大陆地震[J];地学前缘;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远云,张序强,何葵,李长安;青藏高原东北缘黄土粒度组成及物质来源分析[J];中国地质;2002年03期
2 侯光良;张雪莲;肖景义;鄂崇毅;;晚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人类的迁移与扩散[J];干旱区研究;2013年01期
3 赵金仁,李松林,张先康,杨卓欣,张成科,刘宝峰,张建狮,潘素珍;青藏高原东北缘莫霍界面的三维空间构造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永志,王卫东;青藏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1期
5 周民都;张元生;石雅撔;张树勋;范兵;;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1期
6 杨国华;江在森;张风霜;刘峡;韩月萍;;昆仑山8.1级地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水平形变影响的讨论[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7期
7 刘明军;李松林;方盛明;樊计昌;赵丽;;利用地震波速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组成及其动力学[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8 张培震;郑德文;尹功明;袁道阳;张广良;李传友;王志才;;有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扩展与隆升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2006年01期
9 朱爽;杨博;;青藏高原东北缘近期水平形变场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年03期
10 王先彦;鹿化煜;季峻峰;王晓勇;赵景波;黄宝春;李珍;;青藏高原东北缘中新世红色土状堆积序列的成因及其对亚洲干旱过程的指示[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胜;方剑;许厚泽;;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吴庆举;安张辉;周明都;;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照宇;;青藏高原东北缘第四纪事件与环境变迁[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袁道阳;石玉成;刘百篪;;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晚第四纪水系沉积物年代标尺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崔笃信;王庆良;王文萍;胡亚轩;梁伟锋;朱桂芝;;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变形及其机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祝意青;梁伟锋;徐云马;郭树松;;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场及其动态演化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石磊;郭良辉;孟小红;;优化滤波在青藏高原东北缘重力异常处理上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飚;刘启元;陈九辉;李顺成;赖院根;;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地震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万永革;沈正康;曾跃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力演化与地震发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方盛明;李松林;张先康;赵金仁;;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行勇;阿尔金山断裂或致青藏高原东北缘再次扩张[N];中国矿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芳;青藏高原东北缘白垩纪—始新世干旱植被演化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叶卓;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及高原扩展之地球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6年
3 马润勇;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及其工程灾害效应[D];长安大学;2003年
4 余大新;蒙古中南部地区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面波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4年
5 张广良;青藏高原东北缘六盘山—马东山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综合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6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7 王琼;利用接收函数和噪声面波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各向异性[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
8 詹艳;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涵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琦;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流域地貌参数分析与构造变形探讨[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2 郑丹;利用P波接收函数和瑞利面波联合反演青藏高原东北缘S波速度结构[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凡;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关系[D];青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高海英;用重力资料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岩石圈形变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马小军;背景噪声方法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6 谭静;基于噪声成像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径向各向异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黄星;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四个固定台站的接收函数各向异性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4年
8 李翠芹;青藏高原东北缘壳内低速层及Moho面性质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9 周德敏;青藏高原东北缘现今地壳形变的GPS观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10 崔源远;青藏高原东北缘马泉—白河地区新生代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D];西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26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26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