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砂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甜点预测——以四川盆地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本文关键词:富砂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甜点预测——以四川盆地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致密油气 古地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储层甜点 须家河组 合川地区 四川盆地
【摘要】:富砂致密砂岩储层的甜点预测是领域研究的一个关键和难点,以四川盆地中部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为例,探索从继承性古地貌控制下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角度来展开研究。基于须二段沉积前雷口坡组岩溶古地貌恢复,认为继承性发展的岩溶古地貌控制了须二期地层的沉积充填,建立了须二段砂体向周缘地貌高地渐次超覆的地层充填模式。以该模式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芯等资料,在识别不同级别层序界面和湖泛面类型的基础上,将须二段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又包括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自下至上为MSC1—MSC6。其中,MSC1—MSC3整体发育退积式辫状河三角洲,向南东超覆,属于上升半旋回;至MSC4达到最大湖泛面之后,随即进入下降半旋回;MSC4—MSC6发育进积式辫状河三角洲,粒度逐渐向上变粗。以基础资料最为丰富的MSC3为例,在层序格架内建立了"古地貌—层序厚度—砂体厚度—砂体物性—甜点分布"的相关关系,预测了有利储层甜点分布区。这些研究思路方法可供富砂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特别是井网稀疏、地震资料丰富但分辨率有限的地区研究参考,具体认识可直接应用于区域油气勘探部署。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石油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沉积—成藏研究室(西南石油大学);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致密油气 古地貌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基准面旋回 储层甜点 须家河组 合川地区 四川盆地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02006-005)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502147)~~
【分类号】:P618.13;P539.2
【正文快照】: 0引言致密油气是指储存聚集于致密—低渗透岩层中的油气,因此寻找到相对优质的储层“甜点”是勘探和研究的关键[1-3],然而,越来越多的实例显示,致密油气储层的“甜点”受控于沉积相、岩相和成岩作用等多种复杂因素[4-7],因而关于储层“甜点”的预测也是领域研究的一个难点[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猛;樊新胜;孟军;陈丽霞;单代伟;徐彤;;四川须家河组地层特性及其与牙齿接触的仿真分析[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12期
2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3 苟宗海;四川彭州市白鹿乡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特征[J];岩相古地理;1998年03期
4 陈国民;刘全稳;徐剑良;胡海涛;张学才;;蜀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赋存地质条件[J];天然气工业;2006年01期
5 肖芝华;谢增业;李志生;马成华;;川中-川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J];地球化学;2008年03期
6 蒋裕强;葛忠伟;沈昭国;;五宝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构造-沉积体系[J];天然气技术;2009年01期
7 马晋文;尹太举;易小会;刘忠保;施振生;连丽霞;;须家河组多物源的沉积物理模型设计[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5期
8 勾宗海;四川天全芦山宝兴地区须家河组地层特征[J];中国区域地质;1996年04期
9 李让彬;邹玉涛;段金宝;汪建辉;邓剑;;綦江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分析[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10 张鼐;田作基;吴胜华;毛光剑;脱奇;刘建宪;;川西须家河组储层成岩演化[J];岩石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世伟;张廷山;王顺玉;陈晓慧;姜照勇;董同武;;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含气性初探[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徐明华;刘定锦;朱敏;张华军;蒙杉;;三维纵波裂缝检测技术预测川西南部须家河组须二段储层[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姜在兴;;四川盆地西部三叠系须家河组须二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高晓辉;陶士振;李伟;杨家静;;四川盆地中部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地质特征与控制因素[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高晓辉;陶士振;;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有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6 ;四川盆地大川中合川—安岳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勘探成果[A];2009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9年
7 公言杰;邹才能;陶士振;;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连续型”大气区形成、分布与评价[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陆廷清;黄勇;;四川盆地中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段沉积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长林;桑宇;冉立;彭均亮;;四川盆地安岳须家河组储层岩石力学与地应力评价研究[A];第二届全国特殊气藏开发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3年
10 苏时才;陈杨;牟必鑫;;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页岩气资源评价与选区[A];2013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黎家盆;须家河组研究取得丰富成果[N];中国石化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滕艳 整理;注重需求 瞄准前沿 勇于创新 实现突破[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世国;川西北部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肖玲;川南须家河组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测井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谢润成;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探井地应力解释与井壁稳定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华启;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3年
5 尚长健;川西坳陷中段须家河组储层流体特征与天然气成藏[D];浙江大学;2013年
6 盘昌林;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艳芳;川中龙女寺地区须家河组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古娜;蜀南地区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成因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英娇;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层序—古地理与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10 戴朝成;四川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储层分布规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晴;川西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黄静;川西新场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五段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梅华平;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千佛崖组沉积体系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4 李锟;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地须家河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王浩宇;川西梓潼凹陷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分析[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6 黄世伟;赤水及邻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及含气特征探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7 王雪梅;四川盆地川中~川南过渡带构造—沉积特征分析及须家河组成藏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光荣;川中~川南过渡带须家河组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9 潘泉涌;蜀南荷包场地区须家河组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10 林良彪;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28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2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