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岩石蠕变的热力学本构模型及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27 16:12

  本文关键词:岩石蠕变的热力学本构模型及应用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岩石蠕变 黏-弹-塑性本构 蠕变失稳 砂岩


【摘要】:通过建立一个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岩石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用以分析岩石的蠕变变形和蠕变失稳问题.该模型不同于经典弹-塑性模型,从可逆、不可逆能量过程及能量的涨落出发,推导得到了可统一描述岩石黏-弹-塑性行为的本构关系,无需屈服面、流动法则等概念.它通过将应力划分为弹性应力和黏滞应力来描述岩石的黏-弹性行为,而通过耗散流和涨落运动的概念来描述岩石的黏-塑性行为.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反映岩石在高围压下延性破坏、在低围压下脆性破坏的特征,同时也可较好地预测岩石的蠕变变形和蠕变失稳规律,并可较好地阐述其中的物理机制.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关键词】岩石蠕变 黏-弹-塑性本构 蠕变失稳 砂岩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FRF-TP-15-039A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34002)
【分类号】:TU45
【正文快照】: 岩石蠕变行为对地下巷道、高边坡等工程结构的长期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1-2],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些工程领域中,岩土结构的失稳破坏往往与岩体尤其是岩体软弱夹层或断层间软岩的蠕变息息相关.因此,建立合理的岩石蠕变本构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云亮;颜伟;马洪岭;;细观非均质岩石蠕变特征的物理元胞自动机模拟[J];岩土力学;2006年S1期

2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3 马珂;宛新林;贾伟风;宛传虎;;岩石蠕变模型研究进展及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10期

4 赵阿兴;岩石蠕变破坏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预报的意义[J];地震地质;1992年01期

5 吴秀仪;刘长武;沈荣喜;杨旭;;水压与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6 罗润林;阮怀宁;孙运强;朱昌星;;一种非定常参数的岩石蠕变本构模型[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刘传孝;黄东辰;王龙;刘志浩;张秀丽;;岩石蠕变破坏实验曲线的微观阶段特征研究[J];煤炭学报;2011年S2期

8 曹文贵;袁靖周;王江营;翟友成;;考虑加速蠕变的岩石蠕变过程损伤模拟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9 罗润林;阮怀宁;朱昌星;;基于塑性强化和粘性弱化的岩石蠕变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陈云娟;;类岩石蠕变本构试验的探究[J];工程与试验;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升华;;脆性状态下岩石蠕变的实验研究[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2 梅升华;;高温下岩石蠕变的结构理论和形式理论[A];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十年(1950-1990)[C];1990年

3 孙强;胡秀宏;冶小平;;岩石蠕变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第十届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孙强;秦四清;马平;;岩石蠕变的应力-应变比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七卷)[C];2008年

5 黄玉灵;陈明祥;;岩石蠕变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6 陈新万;;岩石蠕变特性的试验研究[A];全国首届岩石锚固与注浆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7 王芝银;唐明明;孙毅力;王怡;;岩石蠕变全过程与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李成波;赵闯;黄建华;施行觉;;岩石蠕变实验数据反演的不唯一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荣耀;许锡宾;靖洪文;赵明阶;;不同含水岩石蠕变试验电磁辐射频谱分析[A];东北岩石力学与工程分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金丰年;范华林;浦奎源;;岩石蠕变损伤模型研究[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文彬;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何峰;岩石蠕变—渗流耦合作用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范庆忠;岩石蠕变及其扰动效应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4 付志亮;岩石蠕变扰动效应与损伤特征理论与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成波;岩石蠕变实验及非定常参数粘弹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袁靖周;岩石蠕变全过程损伤模拟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翟有经;高应力岩石蠕变与细观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颜伟;岩石蠕变的FEM和PCA模拟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郑欣平;金川二矿区深部岩石蠕变与松弛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30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30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1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