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AC3D的隧道开挖引发的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以某隧道山体滑坡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FLAC3D的隧道开挖引发的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以某隧道山体滑坡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山体滑坡 成因分析 稳定性 数值模拟 防治措施
【摘要】:在对某隧道山体滑坡发育地质环境条件、灾害主要特征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波勘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滑坡区地层岩性及埋深,并运用FLAC3D数值模拟对该山体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左侧隧道开挖前后山体的稳定性,揭示隧道开挖引发山体滑坡的机理及发展变化模式。计算结果表明:左侧隧道的开挖导致山体形成新的深层滑动面,山体变形破坏主要以隧道左侧深层滑动面上产生滑移和隧道右侧的塌陷下错为主,左侧隧道的开挖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引发因素。将宏观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隧道山体滑坡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单位】: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山体滑坡 成因分析 稳定性 数值模拟 防治措施
【基金】: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分类号】:P642.22
【正文快照】: 0引言边坡是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普通的地质环境[1-2]。目前岩质边坡稳定性计算和评价主要采用极限平衡法,如Spencer法[3]、Bishop法[4]、Sarma法等[4]及Sarma法[5]等,对于复杂结构的岩质边坡或者滑坡,尤其是隧道开挖形成的岩质滑坡,传统的计算方法比较困难,而数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小军;谢骏;景海河;;黏土条件下隧道稳定率分析[J];科技导报;2010年11期
2 代云飞;;瑶寨隧道标准化施工亮点[J];科技促进发展;2010年S1期
3 赵铭;;隧道坍方原因浅析[J];科技资讯;2007年09期
4 马文荣;;隧道坍方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31期
5 徐炳喜;独知行;赵会兴;贾广帅;姜永涛;狄桂栓;;大径高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6 刘筱玲;;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力学行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3期
7 关毅;;关于黄河隧道岩土勘察的探讨[J];科技风;2011年16期
8 董建辉;钱江澎;魏良帅;唐然;;安徽龙瀑隧道开挖地应力释放率研究[J];四川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9 P.Gesta ,王可钧 ,佘诗刚;隧道的支护和衬砌——对使用收敛-约束法的建议(Ⅰ)[J];力学进展;1990年01期
10 易庆波;郑玉元;梁风;尤英锋;;隧道开挖与支护的有限元动态模拟及检测数据对比分析[J];贵州科学;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卓然;何泰源;孙福胜;赵基盛;;岩栓加固对隧道开挖的影响[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庄文任;;选用隧道开挖法之考虑因素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1992年
3 张振刚;齐国红;;隧道开挖作用对地层工程性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4 曹玉玲;秦峰;韦雁飞;;论盐坝高速公路大梅沙隧道建设管理工作[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吴宏伟;周小文;J.K.H.Chung;;浅埋平行隧道相互作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6 傅刚;张林;;“八一”、“向阳”隧道衬砌开裂分析及治理[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A·Richter;杨辉;;水泥和聚氨酯灌浆在矿山和隧道开挖中的应用与效果[A];岩石与混凝土灌浆译文集[C];1995年
8 董亚东;石云;何锦明;;贵广铁路佛山隧道深基坑开挖技术[A];第二届全国地下、水下工程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田执祥;;新松树湾隧道变形规律的试验研究[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士民;刘丰军;叶飞;汪成兵;;隧道塌方研究中的数值方法发展现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薇 郭文清;奎北铁路巴音努鲁隧道月底贯通[N];伊犁日报(汉);2008年
2 本报记者 俞莹 刘凌;贵金线3号隧道提前贯通[N];贵阳日报;2009年
3 通讯员 邓昆伦 张雷;贵广铁路千米以下隧道全部贯通[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通讯员 李连明 何增旺 牟绍书;安邵高速公路I标段隧道开挖突破8000米[N];人民铁道;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爱正;隧道塌方何时了?质量监察要做好![N];中国贸易报;2012年
6 石中生 本报通讯员 田冬 张伟;环保理念贯穿建设始终[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唐爱众邋张君 石治荣;浏阳河隧道六大技术难题咋破解?[N];科技日报;2007年
8 徐景明;翔安隧道挺进“最深点”[N];厦门日报;2008年
9 张纪平邋刘刚;世界跨度最大穿河隧道顺利贯通[N];中华建筑报;2008年
10 通讯员赵江平;我国最长高瓦斯隧道动工开挖[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翔天;隧道开挖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分析及试验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2 杜炜平;隧道开挖地质灾害规律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3 张俊峰;软土地区基坑对下卧隧道变形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万明富;超大跨公路隧道开挖力学行为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黄强;基于黏弹性理论的隧道围岩应力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锐;基于HHT分析的超浅埋隧道下穿民房降振控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闫茂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砂土地层稳定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立国;冻融作用引起上部隧道变形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4 胡传鹏;深埋隧(巷)道围岩变形破裂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全民;隧道软岩特性分析及施工控制措施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6 邵鸿皓;绵茂路篮家岩隧道涌水预测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7 谭绪凯;基于动力特性的隧道抗震设计深浅埋划分界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8 陈超;施工隧道质量安全评估及数值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9 袁博;隧道开挖对上方桩基础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徐庆;软弱土层开挖施工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49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49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