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油包裹体和微区沥青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单个油包裹体和微区沥青显微红外光谱分峰拟合技术及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显微红外光谱 分峰拟合 单个油包裹体 微区沥青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摘要】:针对单个油包裹体和储层沥青等结构复杂样品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吸收峰严重重叠的问题,基于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理论,采用显微红外分峰拟合技术,对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单个油包裹体成熟度和储层沥青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取得了4点认识:(1)通过与Pironon对合成油包裹体的峰位坐标区域化划分吸收峰对比,认为分峰拟合技术更为真实地反映各子峰的面积,而且能够识别重叠区"隐蔽"的吸收峰,有助于准确判别有机质的结构组成;(2)高斯、洛伦茨函数或其组合(高斯-洛伦茨)模型拟合子峰时,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的吸收峰与实测光谱吻合度较高,噪音目标越低拟合效果越好,但计算耗时越长,故优选噪音目标在1~10高斯-洛伦茨函数分布拟合各子峰;(3)结合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单个油包裹体显微红外参数(CH2a/CH3a、Xinc、Xstd等)揭示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存在3期油充注,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4)显微红外光谱定量化分析是研究储层沥青多成因化和多期次油气充注叠加作用的有效手段,分析结果说明塔中北坡顺托果勒地区储层沥青经历了生物降解、氧化降解和水洗淋滤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显微红外光谱 分峰拟合 单个油包裹体 微区沥青 志留系 塔里木盆地 石油地质.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No.2012CB21480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skj201400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红外光谱首次用于沉积有机质结构研究以来,随着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的迅速发展,红外光谱的信噪比不断提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煤中显微组分结构(Painter et al.,1981;Kuehn et al.,1982;Sobkowiak and Painter,1992;Chen et al.,2012;Qin et al.,201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怎样区分原生、次生、假次生包裹体?[J];地质与勘探;1977年01期
2 G.J.罗萨斯科 ,汤福奎;激光激发拉曼光谱在矿物气液包裹体中各个相的不打开部分分析中的应用[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5期
3 单林;;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抚州地质学院学报;1979年01期
4 李秉伦;研究矿物中气液包裹体的问题[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5 单林,张文智;熔融包裹体的特征及其测温方法的研究[J];地质科学;1981年02期
6 余平;使用Gandolfi X-射线技术鉴定液包裹体的子矿物[J];地质与勘探;1983年08期
7 卢焕章;;国外包裹体研究的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2期
8 卢焕章;;热力学在包裹体研究中的应用学习班在武汉地质学院举办[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4年04期
9 卢焕章;包裹体研究的现状[J];中国地质;1985年07期
10 张德义;侯连珍;;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包裹体成份[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讯;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英;倪培;饶冰;张林松;;盐水包裹体的人工系统合成[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斌;;烃类包裹体热动力学参数计算软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斌;;油气领域中包裹体研究的某些进展和存在问题[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4 倪培;饶冰;丁俊英;张林松;;人工合成包裹体的实验研究及其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谢奕汉;范宏瑞;胡芳芳;;人造蓝宝石熔融包裹体研究[A];《国际有机裹体研究及其应用》短训班第十四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陶士振;;包裹体方法在成岩作用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张恩;彭明生;;红、蓝宝石中的包裹体致色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迪;欧光习;张敏;邱林飞;黎琼;;歧南次凹储层天然气包裹体成分特征及意义[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四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牛贺才;单强;张海祥;;云南鹤庆苦橄岩熔融包裹体物质组成的研究[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10 张鼐;张水昌;罗平;肖廷荣;;有机包裹体成份色谱分期测试[A];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江其勤 张美珍;单体包裹体分析技术获突破[N];中国石化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鹏雷;大别山甘家岭超高压不纯净大理岩:变质演化与大陆俯冲带的碳循环[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葛云锦;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响应[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潘雪峰;储层流体包裹体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宫色;储层有机包裹体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5 徐仕海;黔桂地区古生界储层流体与成藏成矿的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6 于增慧;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7 代军治;燕辽成矿带钼(铜)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动力学背景[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桃;南大西洋中脊19°S附近玄武岩与斜长石斑晶熔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岩浆作用的指示意义[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甄世军;甘肃折腰山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赵瑞华;塔中45井区奥陶系储层烃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厘定[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新彦;熔体包裹体均一实验及熔体水含量测试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赵伟;查干凹陷白垩系储层油气包裹体特征、流体分析及其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6 刘杨;包裹体PVTX模拟及其在松辽盆地齐家北地区中的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吴大伟;四川雪宝顶钨锡铍矿床包裹体研究及其意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8 邢永亮;塔中26-82井区良里塔格组烃包裹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田璐;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及挥发组分含量测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邹广明;四川宣汉普光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3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53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