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加载下桩体加固不同密实度土的液化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竖向加载下桩体加固不同密实度土的液化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砂土液化 碎石桩 碎石桩与钢管桩 振动台 密实度 上部荷载 加速度 土压力
【摘要】:砂土液化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几年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地震时的土体液化造成的损失巨大,对这方面的研究显得特别重要。碎石桩消除液化已经有不少的研究成果,复合桩加固液化土地基的研究也已经应用到了实际工程中。但是碎石桩钢管桩复合加固液化土受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影响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因此探究不同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对液化土体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08393)“地震波作用下非饱和土中PHC管桩水平振动机理研究”,主要开展碎石桩、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角布置、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面布置三种加固液化土模型在不同密实度和上部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密实度为1.6 g·cmˉ3和1.7 g·cmˉ3,上部荷载为6kg和9kg。收集孔隙水压力、土层加速度、土层土压力三种数据绘制曲线,归纳总结变化规律,得出如下结论:(1)三种加固模型,孔隙水压力时程曲线变化均随振动缓慢增加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平静直到结束,但峰值不同,其中碎石桩加固模型和碎石桩与钢管桩对角布置复合加固模型各组孔隙水压力变化较大,而碎石桩与钢管桩对面布置复合加固模型各组孔隙水压力比较接近。(2)不同加固模型的加速度变化表明,碎石桩模型和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均在埋深24cm处达到最大值,相反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在埋深24cm处为最小值,说明碎石桩模型和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的桩体中部截断的可能性较大,此处抗液化效果不好;相比复合桩对面布置的桩体整体加速度较小,桩体正常发挥抗液化作用,抗液化效果较好。(3)不同加固模型的土压力变化表明,三种模型的土压力均在埋深24cm处达到最小值,土压力从小到大依次排列为复合桩对角布置模型、碎石桩模型、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说明三种模型中桩体中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液化现象,桩体中部可能不同程度的失去抗液化作用,其中,复合桩对面布置模型的加固效果土压力最大,相比其它加固模式抗液化效果良好。综上,碎石桩与钢管柱复合对面布置加固液化土模型是比较好的抗液化模型;加固液化土模型中的桩体中部位置是受力薄弱部位,三种桩型中部不同程度的失去抗液化作用;密实度和上部荷载对液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实际工程中可以考虑采用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对面布置加固液化土,会取得较好的加固效果。
【关键词】:砂土液化 碎石桩 碎石桩与钢管桩 振动台 密实度 上部荷载 加速度 土压力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4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引言9-10
- 1.2 砂土液化特性10-13
- 1.2.1 砂土液化的定义10
- 1.2.2 砂土液化的机理10-11
- 1.2.3 砂土液化的影响因素11-13
- 1.2.4 液化土处理方法13
- 1.3 国内外砂土液化研究现状13-17
- 1.4 桩体加固液化土的研究17-19
- 1.4.1 碎石桩加固液化土17
- 1.4.2 钢管桩加固液化土17-18
- 1.4.3 水泥土桩加固液化土18
- 1.4.4 复合桩加固液化土18-19
- 1.5 振动台试验在砂土液化中的应用19-20
- 1.6 研究内容20-23
- 第二章 试验设备简介23-31
- 2.1 试验设备系统23
- 2.2 振动台23-24
- 2.3 振动台试验参数的设计24-28
- 2.3.1 地震模拟信号的确定24-27
- 2.3.2 试验模型参数计算27-28
- 2.4 试验施加荷载的确定28-29
- 2.5 试验传感器的类型和参数29-31
- 第三章 试验模型准备31-41
- 3.1 模型箱31-32
- 3.1.1 模型箱的类别31
- 3.1.2 模型箱的制作31-32
- 3.1.3 模型箱边界处理32
- 3.2 试验用砂32-34
- 3.2.1 试验土的选取32-33
- 3.2.2 碎石材料33-34
- 3.3 试验桩体制作34-35
- 3.3.1 钢管桩制备34
- 3.3.2 碎石桩制作34-35
- 3.4 试验模型35-36
- 3.5 试验模型制备36-39
- 3.5.1 桩体加固地基模型的制备36-37
- 3.5.2 碎石桩加固地基模型制备37-38
- 3.5.3 碎石桩与钢管桩复合加固地基模型(不同布桩形式)制备38-39
- 3.6 试验设备调试39-41
- 第四章 试验数据分析41-91
- 4.1 碎石桩加固模型41-57
- 4.1.1 竖向加载 6kg41-49
- 4.1.2 竖向加载 9kg49-57
- 4.2 碎石桩与钢管桩对角布置复合加固57-73
- 4.2.1 竖向加载 6kg57-65
- 4.2.2 竖向加载 9kg65-73
- 4.3 碎石桩与钢管桩对面布置复合加固73-89
- 4.3.1 竖向加载 6kg73-81
- 4.3.2 竖向加载 9kg81-89
- 4.4 本章小结89-91
- 第五章 实验数据综合分析91-103
- 5.1 不同加固模式的孔隙水压力变化91-92
- 5.2 加速度的综合分析92-97
- 5.2.1 三种加固模式中不同上部荷载和不同密实度对加速度的影响分析92-94
- 5.2.2 相同密实度不同上部荷载作用下三种模型加速度分析94-96
- 5.2.3 相同上部荷载不同密实度下三种模型加速度分析96-97
- 5.3 土压力的综合分析97-101
- 5.3.1 三种加固模式中不同上部荷载和不同密实度对土压力的影响分析97-99
- 5.3.2 相同密实度不同上部荷载作用下三种模型土压力分析99-100
- 5.3.3 相同上部荷载不同密实度下三种模型土压力分析100-101
- 5.4 本章小结101-103
- 第六章 试验结论和展望103-105
- 6.1 结论103-104
- 6.2 展望104-105
- 参考文献105-111
- 致谢111-11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泽智;孟令洁;;碎石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25期
2 刘慧;陈艳梅;;碎石桩施工及质量控制[J];河南科技;2013年03期
3 吴可;;碎石桩处理软基探讨[J];今日科苑;2007年18期
4 许明军,方磊,姜在田;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抗液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5 吴立谋;;公路工程碎石桩处治软基及施工[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4期
6 高鹏;;碎石桩在处理软土地基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2期
7 张光立;孙健;;干振碎石桩处理地基技术及应用实践[J];安徽地质;2006年04期
8 高志勇;;碎石桩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8年05期
9 李丽兵;;浅谈库俄铁路碎石桩施工工艺[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8期
10 张洪敏;京津塘高速公路某立交桥碎石桩检测成果初探[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玉;方磊;杜延军;;干振碎石桩对土层的振动挤密效应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蔡袁强;袁雪成;;振动挤密碎石桩与振冲碎石桩抗液化分析[A];第四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李晓作;;河堤整治中碎石桩的施工质量检验分析[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4 李在卿;;碎石桩施工的质量通病及其预防[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5 马连成;刘洪华;张志强;;振动挤密碎石桩软地基处理[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6 朱明温;刘汉东;;软土地区碎石桩作用机理及影响地基加固效果的因素[A];岩石力学理论与工程实践[C];1997年
7 牛志荣;马晓蓉;;两种碎石桩处理软弱地基比较[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8 叶洪东;张贵双;;大头型桩尖在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中的应用[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9 李约汉;滕桃居;张坤;余玲;;碎石桩在软弱地基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苏广明;王德娥;李志远;田国;;碎石桩在加固地基中的应用[A];建设工程理论与实践(第二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彬;干性碎石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滑坡中的应用[N];建筑时报;2006年
2 陈昕 陈勇;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N];中国石化报;2012年
3 记者 周晓宏;构建陆空交通枢纽 提升发展综合实力[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4 李永旺;印记留在呼准[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耕;高原地区湿地软基及路基边坡病害处治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涛;竖向加载下桩体加固不同密实度土的液化特性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2 许明军;高速公路碎石桩处理液化地基的优化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3 蒲明;碎石桩复合地质量检测与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4 张晶;水下碎石桩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5 陈刚;碎石桩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家海;应用碎石桩处理高原湿地高速公路的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石澍;墩式碎石注浆桩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8 吴梦婷;顶部加箍碎石桩承载及变形性状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9 温铂洋;水下碎石桩物理模型试验与沉降量计算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4年
10 秦美前;碎石桩在软土路基中的应用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63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63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