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成像测井系统中瞬态脉冲源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雷达成像测井系统中瞬态脉冲源的研究
【摘要】:瞬态脉冲雷达成像测井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基于钻孔雷达技术的深化和发展。瞬态脉冲源作为雷达成像测井技术的发射部分,关系到目标的探测分辨率和探测目标的径向距离,主要表现在纳秒级的脉冲宽度,频谱含量的丰富以及上百伏的幅值。同时作为一种地下探测仪器,要求其具有重量轻、体积小、脉冲波形稳定性高的优点,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目前国内大多集中在对地面雷达中的发射源的研究,用于地下的高温高压环境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雷达成像测井中的瞬态脉冲源的研究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中对瞬态脉冲源的研究,第一步是理论研究,即研究高斯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特性,以及能够产生高斯信号的半导体固态开关器件的特性分析,通过比较和系统整体性能要求,最终决定采用雪崩晶体管的Marx电路作为脉冲产生的基本电路,Marx电路结合反射线耦合原理或微分电路可以形成需要的一阶高斯脉冲。利用雪崩晶体管的Marx电路作为基本电路,利用固态元器件组成产生瞬态脉冲的电路。通过仿真软件Pspice模拟电路的工作状态,总结输出波形的影响因素,接着根据器件的选择、安装尺寸的要求进行PCB的制作。最后按照制定的方案设计加工出瞬态脉冲源电路,在电路的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器件发热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并成功将其解决。最终制作出了脉宽、幅度符合设计目标的两套瞬态脉冲源,并对瞬态脉冲源的时域波形和频谱进行了分析,波形的平滑度与对称性良好。其次,对瞬态脉冲源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实验研究:波形移位实验目的在于分析输出波形的偶发性移位现象,为系统测井后的数据分析提供一个剔除错误信息的依据;高温老化实验,分析了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并对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证明了瞬态脉冲源可以在90℃的温度下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本文介绍了雷达成像测井系统的金属板反射实验,证实了所研制的脉冲源能基本适用于雷达系统的工作要求。最后,从目标的探测分辨率与探测距离的影响因素出发,根据实际应用中的需要,在瞬态脉冲源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脉冲峰峰间宽度为3ns和1.5ns可调的双路瞬态脉冲源,拟解决目标探测分辨率和探测的径向距离不可兼得的问题。
【关键词】:瞬态脉冲源 雪崩晶体管 雷达成像 高温老化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工作背景10-11
- 1.2 雷达成像测井技术简介11-12
- 1.3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12-13
- 1.3.1 瞬态脉冲技术的发展动态12-13
- 1.3.2 雪崩晶体管脉冲发生器的研究现状13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14-15
- 1.6 本章小结15-16
- 第二章 瞬态脉冲基本理论分析16-32
- 2.1 瞬态脉冲简介16-20
- 2.1.1 高斯函数波形分析16-18
- 2.1.2 高斯函数的频谱分析18-20
- 2.2 瞬态脉冲产生技术20-23
- 2.2.1 瞬态脉冲产生技术简介20-21
- 2.2.2 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21-22
- 2.2.3 隧道二极管22-23
- 2.3 雪崩晶体管23-31
- 2.3.1 雪崩晶体管简介23-24
- 2.3.2 雪崩晶体管的击穿原理24-25
- 2.3.3 雪崩晶体管工作点的变化25-27
- 2.3.4 雪崩晶体管的雪崩区宽度27-28
- 2.3.5 雪崩晶体管的导通方式28-29
- 2.3.6 雪崩晶体管基本脉冲电路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瞬态脉冲信号源的设计32-44
- 3.1 雪崩晶体管的MARX级联电路32-34
- 3.2 一阶高斯脉冲产生原理34-36
- 3.2.1 脉冲耦合技术34-35
- 3.2.2 微分电路法35-36
- 3.3 瞬态脉冲源电路设计方案36-37
- 3.4 电路的仿真37-40
- 3.5 电路制作的前期准备40-43
- 3.5.1 器件的选择40-42
- 3.5.2 电路板的板材选择42
- 3.5.3 电路的布局与布线42-43
- 3.6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瞬态脉冲源的制作与相关实验44-58
- 4.1 瞬态脉冲源的制作44-47
- 4.1.1 瞬态脉冲源的调试44-46
- 4.1.2 实验结果46-47
- 4.2 波形移位测量47-48
- 4.3 高温实验48-53
- 4.4 雷达系统的金属板反射实验53-54
- 4.5 双路可调脉冲源的制作54-57
- 4.5.1 设计方案54-55
- 4.5.2 设计实例55-57
- 4.6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伟;陈维青;薛斌杰;李俊娜;王海洋;何小平;汤俊萍;;600kV波形可调快前沿脉冲源的研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07期
2 梁步阁;张光甫;张伟军;张伟;吴锋涛;李毅;朱畅;袁乃昌;;全固态高稳定度纳秒脉冲源的相干合成技术[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6年06期
3 袁雪林;梁步阁;吕波;袁乃昌;;探地雷达高功率高稳定度脉冲源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年10期
4 龙霞锋;刘永贵;;Marx型脉冲形成网络的研究[J];中国物理C;2008年S1期
5 陈克难;刘文红;;固体雪崩管快脉冲源的研制[J];电子工程师;2008年04期
6 曹园青;吴建星;杨宏春;杨啸林;;基于高压场效应管的可调纳秒脉冲源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5期
7 赏宝珩,吴通锡,刘仪;新型强功率毫微秒脉冲源——光导开关的研制[J];激光与红外;1991年05期
8 周星;赵敏;程二威;杨清熙;;一种小型化双指数脉冲源的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4年06期
9 王庆峰;高国强;张政权;刘庆想;胡克松;;紧凑型可重复运行的高功率纳秒脉冲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6期
10 谭坚文,石立华,李炎新,张力群,谢彦召;快前沿纳秒高压脉冲源的开发及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扬;陈敏德;;四路高压快脉冲源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2 张扬;陈敏德;;一种基于高速脉冲氢闸管的多路高压快脉冲源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工程学术交流会暨第十三届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冯仕云;粱勤金;石小燕;;一种固态高压窄脉冲源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峰;薛泉;陈志豪;聂在平;;一种高斯脉冲源的分析与设计[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冯仕云;梁勤金;谢松杨;;高重频高压窄脉冲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3)[C];2003年
6 张扬;陈敏德;;基于高速脉冲氢闸管的多路高压快脉冲源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陈静;;4kV功率MOSFET管纳秒脉冲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8 刘英;陈留根;;快前沿高压脉冲源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9 冯仕云;梁勤金;石小燕;;全固态超宽带脉冲源调试[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0 王欣;唐丹;邓君;陈敏德;;双栅极氢闸流管高压快脉冲源研究[A];全国第五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谈亚芳;高强电磁脉冲源及肿瘤细胞电穿孔效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悦;雷达成像测井系统中瞬态脉冲源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葛津津;脉冲探地雷达前端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3 马龙;单/双极性高压脉冲源的研制及抑藻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郭宜龙;探地雷达脉冲源和数据采集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志远;基于固态开关器件的纳秒脉冲源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吴涛;W波段脉冲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 谢昕韬;用于新型等离子天线的高压高频短脉冲源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孙冬;TDR脉冲源和采样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谢子杰;多参数可调高压脉冲源的研制及其灭藻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淳帆;基于光导开关的纳秒脉冲源[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4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64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