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本文关键词: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源—断控藏 苏北盆地
【摘要】:苏北盆地性质有多种不同观点,分歧影响了油气成藏深化认识。在分析前人盆地观、论据和问题后,根据识别先成、同生、后生盆地概念和唯一性标志,提出泰州组—阜宁组原型为大型拗陷盆地,经后期强烈改造成为"箕状形态"后生断陷盆地;叠加戴南组—三垛组同生断陷盆地,盐城组—东台组萎缩拗陷盆地,非继承性成盆形成了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根据地化理论和实验数据,结合30年来勘探未熟油一无所获的事实,认为成烃遵循源岩干酪根晚期生烃模式,并呈现非均衡性成熟生烃和烃灶展布格局;不存在早期的未熟—低熟生烃带、双峰生烃和未熟—低熟油。指出盆地油源总体欠丰,源岩成熟有效供烃、断层多重性作用是控藏关键因素;后生断陷油气以侧运为主,油藏沿箕状烃灶呈扇形环带展布;同生断陷油气以垂运为主,构造油藏叠置烃灶上呈串珠状展出,复合油藏叠合呈裙边状展出;油气聚集呈非连续性的分布规律。
【作者单位】: 中国石化江苏油田科技处;
【关键词】: 原型拗陷 后生—同生断陷 未熟油 晚期生烃 源—断控藏 苏北盆地
【基金】:中国石化科技项目“苏北盆地构造体系特征、演化与成藏研究”(P15077)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苏北盆地是依新生界断陷及其转化为统一坳陷圈定的[1],呈两坳夹一隆、10凹与13凸相间排列格局(图1a);建造泰州组—阜宁组(K2t-E1f)、戴南组—三垛组(E2d-E2s)、盐城组—东台组(Ny-Qd)图1苏北盆地构造纲要及泰州组—阜宁组岩相残留图Fig.1 Tectonic outline and residual litho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瑞;;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物源—坡折控扇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1期
2 刘军锷;解习农;孟涛;杜学斌;;沾化凹陷埕南北部陡坡带深层扇体控砂机理及储层评价[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1期
3 王新新;戴俊生;马洪坤;;金湖凹陷石港断裂带构造特征及控油作用[J];断块油气田;2015年06期
4 刘玉瑞;;声波时差法计算地层剥蚀量问题的斧正[J];复杂油气藏;2015年02期
5 刘敬寿;杜全伟;戴俊生;;金湖凹陷阜二段断裂信息维特征与油气藏分布[J];特种油气藏;2015年03期
6 徐健;;高邮凹陷北斜坡韦码地区阜宁组油气富集差异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2期
7 吴林;束宁凯;陈清华;肖斐;;高邮凹陷真武断裂构造演化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1期
8 王力;胡斌;廖文婷;陈俊;王小阳;;高邮凹陷断阶带古新统断裂特征与形成机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6期
9 姚洪生;张勇;蒋永平;赵梓平;;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新生代侵入岩蚀变带油藏地质特征[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2期
10 刘金华;廖光明;奥立德;乔力;葛政俊;;高邮凹陷真武油田转换式沉积演化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玉瑞;;苏北后生—同生断陷盆地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6期
2 付广;展铭望;;活动期断裂侧向封闭的地质条件及其研究方法[J];天然气工业;2016年10期
3 曹宇;;南堡凹陷断裂系统类型及其控藏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4期
4 冯其红;王相;王端平;黄迎松;;水驱油藏均衡驱替开发效果论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3期
5 邱旭明;钱诗友;于雯泉;刘启东;;苏北盆地“十二五”油气勘探主要成果、新认识和技术进展[J];中国石油勘探;2016年03期
6 柳妮;吴丛文;严世帮;于景维;李莉;;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1期
7 刘玉瑞;;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戴南组物源—坡折控扇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6年01期
8 王骏;白俊;李兴丽;刘平兰;王兵杰;;高邮凹陷赤岸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复杂油气藏;2015年04期
9 孙玉花;李志鹏;林承焰;刘魁元;;邵家地区北部断阶带沙四段灰岩油气成藏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6年02期
10 吴艳梅;廖光明;刘金华;夏步余;刘健;;地震精细描述技术在构造岩性油藏滚动开发中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2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利;陈树光;;渤中坳陷沙北地区构造—沉积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4期
2 徐健;;高邮凹陷北斜坡韦码地区阜宁组油气富集差异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15年02期
3 程付启;王永诗;宋国奇;林会喜;刘雅利;;断陷盆地压力系统及其成藏特征——以沾化凹陷孤南洼陷古近系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1期
4 刘江涛;邓大伟;廖东良;赵文杰;王卫;;沾化凹陷沙四段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其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5年01期
5 王力;胡斌;廖文婷;陈俊;王小阳;;高邮凹陷断阶带古新统断裂特征与形成机制[J];特种油气藏;2014年06期
6 霍志鹏;庞雄奇;范凯;陈冬霞;张俊;;济阳坳陷典型岩性油气藏相—势耦合控藏作用解剖及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5期
7 杨贵丽;;青东凹陷走滑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5期
8 林小云;覃军;聂婉;倪倩;;准噶尔盆地南缘卡因迪克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J];石油实验地质;2014年03期
9 吴林;陈清华;肖斐;高峰;;井斜轨迹对储层构型及其油水分布研究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2期
10 罗红梅;罗晓容;刘书会;穆星;郑文召;;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致密砂砾岩体物性特征及弹性波速影响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东来;沛城镇断陷盆地矿泉水形成机理[J];勘察科学技术;1998年01期
2 孟令超;吴芳;马述江;;山西断陷盆地成因机制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张树林;费琪;叶加仁;;断陷盆地边缘凹陷类型及其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07年01期
4 丁长辉;单玄龙;王凤俊;王贵重;杨书江;杜大伟;;塔里木盆地东南侏罗纪断陷盆地形成机理及演化分析[J];新疆地质;2007年01期
5 李鑫;王洋;孙伟国;王建强;杨佳佳;;东北地区白垩纪断陷盆地群形成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J];中国西部科技;2012年10期
6 武烈;山西断陷盆地内强震重复特点[J];山西地震;1984年04期
7 武烈;山西断陷盆地内强震的原地重复特点[J];西北地震学报;1985年03期
8 罗焕炎,孔祥红,高维安;山西断陷盆地带形成机制的初步数值模拟[J];地震地质;1988年01期
9 解习农,任建业,焦养泉,葛立刚;断陷盆地构造作用与层序样式[J];地质论评;1996年03期
10 刘申芬;李国防;王凤茹;;谭头—大章断陷盆地边缘成矿条件探讨[J];矿产勘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德天;王华;王清晨;;中国东部第三系典型断陷盆地幕式构造旋回及层序地层特征[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江;;新疆阿其格库勒断陷盆地第三系陆相层序地层及化学地层探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刘金兰;李庆春;何秦娥;;小波多分辨分析分离山西断陷盆地重磁场的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赖生华;陆先亮;束青林;蔡燕杰;;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陈园田;王志鹏;黄卿团;叶建辉;何丹明;;福建沿海的断陷盆地、平原、海湾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6 张德波;谭泽新;张欣;;东莞断陷盆地第三系地层的工程岩土特征[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城市地质环境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华;张瑞生;庄新国;王根发;;断陷盆地深水环境厚煤层堆积的证据与条件分析[A];2001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摘要论文集[C];2001年
8 丁厚祥;何嘉敏;刘立新;;安徽省定远县三和集地区断陷盆地石膏矿找矿[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二——“十五”地质行业获奖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9 周海民;;小型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与实践——以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为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鲜本忠;王永诗;;构造活动对断陷盆地层序构型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晏燕;再次把“贫油”帽子甩进太平洋[N];科技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金兰;重磁位场新技术与山西断陷盆地构造识别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云龙;大同新生代断陷盆地形成与演化[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2 黄兴富;鄂尔多斯地块西北缘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李蔚伟;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断陷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序列及盆地演化[D];吉林大学;2009年
4 张旭东;东北中生代断陷盆地群成盆机制与油气远景[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玉;延庆断陷盆地地层精细解释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966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6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