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目标与成像的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的评价与优化
本文关键词:面向目标与成像的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的评价与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观测系统参数设计 多方位 面元属性分析 照明分析 三维正演模拟 偏移成像
【摘要】:针对南海深水区崎岖海底、陡坡带、断裂带和较大向斜、背斜构造下的地震成像模糊问题,开展面向目标照明和成像的多方位采集设计评价和优化研究。主要采用正演模拟、照明分析及偏移成像等多项技术对观测系统做精细评价和优化;综合考虑采集成本、施工难度、数据处理及成像效果等因素,认为沿0°、90°、120°和150°等4个方位的多方位观测系统为最佳;建立了一套完整、有效、适用于海上多方位观测系统评价的方法和流程,有利于实际海上复杂区地震数据采集。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资源学院;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关键词】: 观测系统参数设计 多方位 面元属性分析 照明分析 三维正演模拟 偏移成像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222,41504102,41501562)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40438)、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460,70466)等联合资助
【分类号】:P631.46
【正文快照】: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450045。Email:xc66995618@163.com本项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08222,41504102,4150156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启动项目(40438)、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70460,70466)等联合资助。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S.Serafin;苏振生;;展望未来:新的观测系统及其对中尺度研究和业务的影响[J];气象科技;1992年04期
2 赵士洞;全球陆地观测系统开始实施[J];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3 刘仁武;;海、陆观测系统的拼接方法与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9年05期
4 陈刚;全海燕;陈浩林;郭毅;董凤树;刘原英;;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观测系统压噪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5期
5 周世忠;;一种弯线覆盖观测系统图[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1年01期
6 周焕然;关于使用共深点交错耦合观测系统的建议[J];石油物探;1984年02期
7 詹志佳;林云芳;;美国南加州观测系统的资料讨论会概况(简讯)[J];国际地震动态;1984年02期
8 P.J.R.Shaw;高良诚;;九十年代低成本的观测系统[J];气象科技;1984年01期
9 甘其刚,刘德威;利用模型技术研究观测系统[J];石油物探;1991年04期
10 张新基,张炜;地下水逸出氡和溶解氡观测系统的合理设计[J];地震;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东;刘涛;陈清静;王淑霞;;复合排列三维观测系统及其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崔燕丽;白宜诚;罗维斌;;伪随机多频多功能观测系统的数据处理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前言[A];农业生态与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王秀东;王怀洪;陈清静;;三维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A];煤矿物探学术论文集(2007)[C];2007年
5 王秀东;王怀洪;陈清静;;三维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A];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地质分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滕吉文;赖明惠;伍明储;金东敏;樊叙邦;苏泽民;王力生;佘仁富;;研究我国地壳-上地幔结构和速度分布的爆炸地震观测系统和野外工作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4)[C];1989年
7 靳洪晓;赵永贵;王超凡;宋富喜;陈燕民;;地震弧形观测系统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8 徐胜;谭炳卿;;加强雨量观测系统统一规划与管理有关问题初探[A];青年治淮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李刚;程建远;王玉娇;唐汉平;李贵娟;;块状三维地震观测系统的设计及应用[A];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傅国红;宾亚新;;新型伪随机激电观测系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文彬;提高观测系统的质量和效益[N];中国气象报;2014年
2 记者 郑菲 通讯员 于淑秋;中日合作观测系统建设取得进展[N];中国气象报;2008年
3 记者 宋喜群;首套近地面沙尘观测系统建成[N];光明日报;2011年
4 齐宣;七二四所海洋环境观测系统试验圆满成功[N];中国船舶报;2011年
5 郭远明 罗宇凡;江西建成水汽观测系统监测灾害性天气[N];中国社会报;2008年
6 杨璇;应尽快建设我国海底观测系统[N];中国海洋报;2007年
7 记者 潘继鹏 通讯员 郑奕;天山雨雪量及空中水汽观测系统初具规模[N];中国气象报;2011年
8 记者 朱申路;共建东海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N];舟山日报;2011年
9 记者 魏敬民;我国应建设海底观测系统[N];中国船舶报;2007年
10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局长康纳德·劳顿巴赫;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三个当务之急[N];中国气象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丁锦锋;中国AMDAR观测评估与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2 吕晓春;面向目标照明与成像的海上多方位及宽方位观测系统的评价与优化[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李鹏;海上全方位观测系统的采集设计方法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王兰炜;SLF/ELF观测系统研究及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洋;二维观测系统的研究及其绘制软件的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刘晨;基于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3 吴红梅;海上环形观测系统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4 韩刚;基于照明分析的观测系统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杨永海;2.4M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6 杨萌萌;基于射线理论面向层状介质的三维观测系统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姚刚;基于波动理论的观测系统评价与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8 崔燕丽;伪随机多功能多频观测系统的数据处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王传军;2.4米望远镜远程观测系统用户管理及观测申请子系统的设计及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10 陈立;三维地震观测系统评价与信噪比估算[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6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