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怒江东月各特大型粘性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发生机理

发布时间:2017-10-04 18:38

  本文关键词:怒江东月各特大型粘性泥石流基本特征及发生机理


  更多相关文章: 东月各泥石流 植被发育 发生机理 粒度参数 运动特征


【摘要】:东月各沟泥石流位于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流域内松散物质覆盖面广,植被极为发育。近年来,每年都有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但真正能运移到沟口,引发巨大灾害的特大型泥石流并不多见。2010年8月18日,该流域在冰雪融水与短期降雨的作用下,爆发了特大型泥石流,摧毁了位于沟口的大量房屋,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形成当地少见的规模巨大的公路地质灾害,属于典型的特大型粘性泥石流。为了研究此类区域性较强的泥石流基本特征与发生机理以及为泥石流预警预防体系提供较为准确的可行性依据,故对东月各沟泥石流进行详细地野外调查与室内相关试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整个泥石流过程持续近半个小时,沟道内发生多次堵塞,形成近13次的阵流,特别是位于沟口上游约500m处形成的大方量堵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此次泥石流迅速喷涌而出,将沟口铁矿厂、村舍、农田等全部淹没,并且造成怒江堵塞,回水达10余米,冲毁怒江两岸村舍15间,造成92人死亡。(2)东月各沟流域内常年累月积累的大方量松散土石体堆积物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必备物源条件。“V”型狭长漏斗状的沟谷形态不仅能促进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的形成,而且在泥石流运行过程中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极为发育的植被在泥石流起动后,不仅作为泥石流流体本身的一部分扩大泥石流规模,而且对泥石流物源区大量松散堆积物的补充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3)通过对东月各沟泥石流相关参数的野外调查,结合相关规范与经验公式,对东月沟泥石流容重、流速、流量以及冲压力进行计算分析,将怒江“8.18”东月各沟泥石流确定为特大型—粘性—低频—沟谷型暴雨-冰雪融水泥石流。(4)基于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S1332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结合野外与室内粒度试验,绘制相关粒度曲线。并结合Φ值分析法,运用福克与沃德提出的粒度参数公式,对东月各沟粒度平均值、分选系数、偏度和峰态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得出东月各沟从上游到下游级配颗粒特征以及粒度参数特征。
【关键词】:东月各泥石流 植被发育 发生机理 粒度参数 运动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3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绪论12-21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2.1 植被与泥石流14
  • 1.2.2 泥石流形成条件研究14-15
  • 1.2.3 泥石流物理力学特性研究15-17
  • 1.2.4 泥石流模拟试验研究17
  • 1.2.5 泥石流预警防治研究17-18
  • 1.3 问题的提出18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8-21
  • 1.4.1 研究内容18-19
  •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9-21
  • 第二章 东月各沟泥石流研究区发育环境背景21-29
  • 2.1 地形地貌21-22
  • 2.2 地层岩性22-24
  • 2.3 地质构造24-25
  • 2.4 水文气象与植被25-27
  • 2.4.1 气象条件25-26
  • 2.4.2 水文条件26
  • 2.4.3 植被26-27
  • 2.5 人类活动27-28
  • 2.6 小结28-29
  • 第三章 东月各泥石流沟基本特征29-44
  • 3.1 东月各泥石流沟地形地貌特征29-31
  • 3.2 东月各泥石流沟分区特征31-35
  • 3.2.1 形成区特征31-32
  • 3.2.2 流通区特征32-34
  • 3.2.3 堆积区特征34-35
  • 3.3 东月各沟泥石流物源特征35-38
  • 3.3.1 崩滑堆积物源区36-38
  • 3.3.2 坡面侵蚀与沟道堆积物源区38
  • 3.4 东月各沟泥石流水源特征38-39
  • 3.5 东月各沟泥石流类型39-43
  • 3.6 小结43-44
  • 第四章 东月各沟泥石流堆积物组成与粒度特征44-59
  • 4.1 泥石流粒度特征44-45
  • 4.2 东月各沟泥石流粒度试验45-48
  • 4.2.1 野外现场筛分阶段46-47
  • 4.2.2 室内筛分阶段47-48
  • 4.3 东月各沟泥石流粒度曲线48-55
  • 4.3.1 土粒级配常用级配曲线48-51
  • 4.3.2 东月各沟泥石流分区粒度特征51-52
  • 4.3.3 基于Φ值的粒度分析52-55
  • 4.4 东月各沟泥石流粒度参数分析55-58
  • 4.5 小结58-59
  • 第五章 东月各沟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和动力特性59-76
  • 5.1 泥石流容重59-64
  • 5.1.1 现场试验法59-61
  • 5.1.2 规范查表法61-63
  • 5.1.3 公式法63-64
  • 5.1.4 泥石流容重综合取值64
  • 5.2 东月各沟泥石流流速64-71
  • 5.2.1 经验公式法65-70
  • 5.2.2 弯道超高法70-71
  • 5.3 泥石流流量71-73
  • 5.3.1 配方法71-73
  • 5.3.2 形态调查法73
  • 5.4 泥石流冲压力73-75
  • 5.5 小结75-76
  • 第六章 东月各沟泥石流发生机理76-81
  • 6.1 东月各泥石流沟发生机理76-80
  • 6.1.1 泥石流发生机理76-79
  • 6.1.2 东月各沟泥石流发生机理分析79-80
  • 6.2 小结80-81
  • 第七章 结论81-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Reference)84-90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0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兴昌;陕西省秦岭西部泥石流区域规律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0年01期

2 王协康,敖汝庄,方铎;白龙江流域泥石流沟形态的非线性特征[J];四川水力发电;2000年S1期

3 祁龙;泥石流沟活跃程度的评价方法[J];山地学报;2000年04期

4 袁万钟;论泥石流流动过程中的失水现象[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3期

5 徐世光,李长才,王明珠;云南小江泥石流与泥石流滩地开发[J];地学前缘;2001年02期

6 王自成,白立新,王孝明,王海港;库池法治理泥石流的探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年S1期

7 魏建功;浅谈我国山地环境与泥石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04期

8 ;泥石流[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4期

9 李吉顺;滑坡、泥石流防灾常识[J];中国减灾;2002年03期

10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7 刘谨;我国约7400万人受泥石流威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广宁;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的民族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程思;都江堰市龙溪河流域震后多沟同发泥石流危险性及易损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吴汉辉;泥石流预报预警先进技术及其在示范区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4 郭鹏;白龙江流域降雨型泥石流成因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宁;单体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研发及其在四川地震灾区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黄晓虎;泥石流降雨启动机制及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史明远;北京市南窖小流域泥石流灾害预测预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王硕楠;沟道泥石流堆积体复活启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9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10 樊峗峗;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庆丰;山坡泥石流的风险性分析与评价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马宗源;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3 钟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复技术[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4 苟印祥;泥石流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吴雨夫;地震对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雨条件影响的初步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陈宁;泥石流发生降雨条件模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华伟;太原西山虎峪沟泥石流流场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8 解琛;泥石流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5年

9 李果;基于GIS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刘丽娜;芦山地震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972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72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d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