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天然麻粒岩高温流变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4:32

  本文关键词:天然麻粒岩高温流变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麻粒岩 流变 变形机制 熔体 矿物反应


【摘要】:本实验在气体介质三轴高温流变仪上,采用怀安瓦窑口麻粒岩,在温度900~1200℃、围压300 MPa、应变速率10~(-4)~10~(-6)/s条件下,开展高温流变实验.实验样品麻粒岩由斜长石(52%)、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40%)、石英(3%)、磁铁矿和钛铁矿(5%)组成,矿物平均粒度为:斜长石294μm、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282μm、石英97μm、磁铁矿和钛铁矿109μm.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获得变形后样品的水含量约为0.17±0.05wt%.实验样品的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降低而降低.基于力学数据,采用稳态流变方程,获得实验样品在900~1000℃时的应力指数为8.1~12.9,在1050~1150℃时的应力指数为4.8~5.8,平均值5.2.应力指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显微结构和成分分析表明,在900℃时麻粒岩出现矿物压扁与定向拉长特征,样品以位错滑移和微破裂变形为主;在950~1000℃时,麻粒岩样品中颗粒边界变得圆滑,表现出位错攀移特征,辉石和磁铁矿边缘出现微量熔体;在1050~1200℃时麻粒岩出现部分熔融,而且随着温度和实验时间(应变)增加,熔体含量增加,熔体结晶出微粒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部分辉石通过固体反应生成橄榄石.颗粒边界熔体和矿物反应促进了扩散作用,导致位错攀移和熔体引起的扩散蠕变共同控制了麻粒岩的高温流变.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麻粒岩 流变 变形机制 熔体 矿物反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1374184)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LED2013A05,LED2015A04)资助
【分类号】:P589
【正文快照】: 1 引言大陆下地壳流变是大陆板内构造变形、强震孕育和发生的基础,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前缘课题.麻粒岩流变实验是研究大陆下地壳流变特性的主要途径之一,高温流变实验结果为确定大陆下地壳流变强度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例如,Brace and Kohlstedt,1980;Bürgmann and Drese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良树,卢华复,CharvetJ,LaurentCS,印栋浩;天山东部麻粒岩定年与地球化学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李三忠,张国伟,李亚林,杨永成;勉县地区勉略带内麻粒岩的发现及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00年02期

3 翟明国,刘文军;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J];岩石学报;2001年01期

4 王惠初,袁桂邦,辛后田;内蒙古固阳村空山地区麻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年龄解释的启示[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1年01期

5 张宗清,唐索寒,王进辉,张国伟,许继锋,杨永成;秦岭勉略带中安子山麻粒岩的年龄[J];科学通报;2002年22期

6 黄雄南,李江海,A KRONER;恒山中段新太古代高压麻粒岩区的构造特征[J];地质论评;2003年02期

7 周喜文,魏春景,耿元生,张立飞;胶北栖霞地区泥质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科学通报;2004年14期

8 孙志明,郑来林,耿全如,李生,廖光宇,石文礼,张东;东喜马拉雅构造结高压麻粒岩特征、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年03期

9 梁婷;彭明兴;王磊;王崇礼;胡长安;高晓理;;中天山彩霞山一带麻粒岩的发现和热力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刘文中;;川西同德麻粒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鼐;李志珍;阮忠义;林宝钦;沈华悌;;吉林桦甸地区麻粒岩的发现与初步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2 翟明国;刘文军;;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3 黄雄南;李江海;;恒山中段高压麻粒岩区的构造特征[A];中国古陆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旋回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孙志明;郑来林;耿全如;廖光宇;李生;楼雄英;董翰;石文礼;欧春生;;南迦巴瓦岩群高压麻粒岩的形成机制及折返过程[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刘文中;徐士进;王汝成;陆现彩;赵连泽;李惠民;方中;;川西麻粒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陈能松;孙敏;何蕾;王勤燕;;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的变质历史及其对构造演化的启示[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沈其韩;刘国惠;;关于麻粒岩分类和命名问题的商榷[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8 蒋永年;曹秀兰;;冀东早太古麻粒岩相岩石中钙质闪石的成分特点和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1)[C];1985年

9 陈汉林;厉子龙;杨树锋;董传万;肖文交;李继亮;;中国阿尔泰造山带基性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成因机制探讨[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张华锋;翟明国;彭澎;郭敬辉;;华北桑干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洁;大峡谷是怎么形成的[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晓志;中国东部下地壳麻粒岩矿物的水含量和H-O-Li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恒聪;苏鲁造山带北部多期岩浆与变质事件及其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东盛;赤峰—建平一带早中生代麻粒岩与太古代麻粒岩的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悦;冀西北太古宙麻粒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毕克;冀北吕和堡麻粒岩的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刘兆;阿尔泰造山带晚古生代高温麻粒岩变质作用与塔里木地幔柱活动的成因联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6 刘善丽;努鲁尔虎隆起东北部建平群麻粒岩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及变质作用[D];吉林大学;2012年

7 蒙炳儒;内蒙古大青山地区麻粒岩系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制约[D];吉林大学;2007年

8 孙敏佳;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太古代基性麻粒岩变质作用及地壳演化[D];新疆大学;2015年

9 郭晓俊;吕梁西榆皮地区古元古代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意义[D];西北大学;2015年

10 汪惠惠;阿尔泰超高温麻粒岩的变质作用及其构造演化[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69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869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2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