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DAR的海原断裂松山段断错地貌分析与古地震探槽选址实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LiDAR的海原断裂松山段断错地貌分析与古地震探槽选址实例
更多相关文章: 机载Li DAR GIS分析 古地震 微地貌填图 最佳探槽点 新机遇
【摘要】:基于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GIS平台的地貌因子渲染分析,对海原断裂老虎山段松山地区古地震研究点进行高精度大比例尺(1∶1000)地貌填图,勾勒出研究点微地貌空间展布和断裂高精度几何形态。通过对松山古地震研究点2个新探槽的开挖,结合细致的探槽解译、地震事件识别与分期、年代学样品测试,得出5次37380±880BP以内的不连续古地震序列。通过对比此处已经开挖的各自相距不足150m、分布于断裂同一段落的4个古地震探槽的微地貌位置、沉积特征和地震事件信号强弱,发现即使相距不远,不同微地貌位置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现象也会有显著差别。这种差别凸显了古地震研究结果,如揭示的事件证据和个数等与探槽点位置的选取有较强的依赖性。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较低的地势、低能静水环境、高沉积速率、细粒的沉积物源区及连续的沉积环境是走滑断裂上开展古地震研究的优选地貌位置。实例表明,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对研究点开展精细地貌填图揭示微地貌时空演化,从而在探槽开挖前对古地震研究点的构造地貌优劣进行充分评价是提高古地震研究质量的必要程序,同时也显示出高精度机载Li DAR数据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重要新应用。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关键词】: 机载Li DAR GIS分析 古地震 微地貌填图 最佳探槽点 新机遇
【基金】:中国地震局行业专项(编号:201208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25010)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编号:LED2014A02)
【分类号】:P315.2
【正文快照】: WANG Peng1,TANG Maoyun1,WANG Pengtao2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2.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3.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1000291.Institute of Geology,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29,China;2.Lanzhou Institute of Seismolog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静;徐锡伟;李岩峰;冉勇康;;以海原断裂甘肃老虎山段为例浅析 走滑断裂古地震记录的完整性——兼论古地震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地质通报;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朝忠;杨攀新;梁朋;苏鹏;熊仁伟;李小强;陈丹;李长军;;2014年康定M_s6.3级地震发震断裂的古地震[J];科学通报;2015年23期
2 苏德辰;孙爱萍;郭宪璞;王思恩;;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地区古地震记录与区域构造意义[J];岩石学报;2013年06期
3 刘方斌;王爱国;袁道阳;;北祁连山东段强震间静态库仑应力变化与触发作用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礼洁;浙江桐村寒武系大陈岭组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特征及地震驱动机制分析[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2 付俊东;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罗叉段古地震及大震重复间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3 蒙宝玲;甘肃省景泰县永泰古城加固工程设计[D];兰州大学;2013年
4 俞晶星;雅布赖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与古地震[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5 刘方斌;祁连山北缘断裂系东段地震过程库仑应力调整及其与强震的关系[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4年
6 疏鹏;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道阳,刘百篪,吕太乙,何文贵,刘小凤;北祁连山东段活动断裂带古地震特征[J];华南地震;1997年02期
2 张培震,闵伟,邓起东,毛凤英;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3年08期
3 冉勇康,邓起东;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伟,张培震,邓起东;中卫-同心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2 董治平,何文贵,戴华光;包代河断裂古地震初步研究[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3期
3 宋方敏,李如成,徐锡伟;四川大凉山断裂带古地震研究初步结果[J];地震地质;2002年01期
4 杨晓平,冉勇康,胡博,郭文生;内蒙古色尔腾山山前断裂带乌加河段古地震活动[J];地震学报;2003年01期
5 曹高社;高立祥;林玉祥;俎新许;王亚伟;邢娜娜;陈俊侠;徐光明;;晚白垩世西峡盆地和夏馆盆地古地震事件的发现及意义[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年04期
6 李安;冉勇康;徐良鑫;刘华国;李彦宝;;西南天山东柯坪推覆系古地震初步研究[J];地震地质;2011年04期
7 尹功明,徐锡伟,孙瑛杰,陈杰,刘爱国;河北省阳原六棱山北麓断裂古地震年代学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震;1997年01期
8 冉勇康,邓起东;古地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学通报;1999年01期
9 柴炽章,廖玉华,张文孝,许文俊,申旭辉,田勤俭;灵武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及其破裂特征[J];地震地质;2001年01期
10 徐起浩,冯炎基,施建生;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J];地震地质;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克旗;青藏高原北缘若干断裂(带)古地震事件释光测年及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2 李安;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晚更新世古地震及其分段性地貌响应[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田婷婷;玉树断裂带地震落石及其钙膜U系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庞炜;祁连山前逆冲断裂带古地震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5年
3 付俊东;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断裂罗叉段古地震及大震重复间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4 任治坤;则木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7年
5 许洪泰;青藏高原东南缘磨西断裂和东北缘塔尔湾—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6 徐国强;豫西南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古地震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斌;龙门山—岷山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来自岷江上游古堰塞湖的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杜鹏;贺兰山东麓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和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俞晶星;雅布赖山前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与古地震[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992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2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