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北巧家茂租—松梁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10-08 12:07
本文关键词:滇东北巧家茂租—松梁地区灯影组白云岩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茂租-松梁地区 灯影组白云岩 白云岩类型 地球化学
【摘要】:本文以茂租-松梁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以松梁村公所-唐家坡剖面,回龙沟剖面,二龙沟剖面和爱家厂剖面为基础,开展野外剖面的测量,描述、取样工作,并通过室内镜下观察工作,选取适当样品后,通过主、微量及稀土地球化学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及电子探针实验,从岩石矿物学、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的地层层序,白云岩类型、沉积环境、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可分为三个组段,五个亚段。灯影组上段可划分为两个亚段,上亚段为灰色细晶白云岩,发育燧石条带及团块,偶见有方解石网脉发育。该段特征层为两层砾岩层,第二层砾岩为亚段划分标志层。下亚段灰白色、白色白云岩,发育鸟眼构造,底部发育斑马构造。灯影组中段可划分为两个亚段,上亚段为米黄色、灰白色硅质白云岩,发育黑色燧石条带,见有方解石、沥青充填于裂隙中,发育黄铁矿、褐铁矿等矿物,见有铅锌矿化;下亚段为灰色细晶含硅质白云岩,发育石英和白云石晶洞,见有褐铁矿化,为松梁矿区脉状矿体主要赋存层位。灯影组下段为纹层状藻白云岩,中间有硅质白云岩夹层。整个灯影组白云岩都可见有藻类颗粒,藻类含量随地层深度起伏。通过野外观察工作和室内镜下薄片观察,采用结构-成因分类方案,对茂租-松梁地区灯影组白云岩进行划分,识别出了5种类型的白云岩:(1)纹层状藻白云岩;(2)藻屑白云岩:(3)藻核白云岩;(4)鲕粒白云岩;(5)粉-细晶结晶白云岩。而白云岩胶结物呈明显圈层,显示多期次性。不同类型的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差异明显。通过对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Al2O3、K2O、Fe2O3、TiO2含量低指出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沉积阶段未受到陆源组分的影响而V/Cr2,Ni/Co5,V/(V+Ni)0.6指示了当时沉积水体为氧化条件。U/Th1和Sr/Ba1则证明了灯影组白云岩沉积时有热水沉积作用参与,并非接受了陆源碎屑沉积。CaO/(Fe+CaO)为0.980及m值远大于500指示当时灯影组沉积环境为陆表海或泻湖相。X射线衍射实验指出灯影组白云岩的有序度从顶到底有减少的趋势,灯影组顶部的白云岩有序度较高,而底部的白云岩有序度较低。电子探针数据证明研究区灯影组白云岩的阴极发光的多样性受到Fe、Mn元素的明显控制,Mn为促进剂,Fe为猝灭剂。且灯影组白云岩经历了准同生、同生、埋藏、表生四个成岩演化阶段。
【关键词】:茂租-松梁地区 灯影组白云岩 白云岩类型 地球化学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88.24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前言11-20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15-17
- 1.3.1 研究目标15-16
- 1.3.2 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概况17-18
- 1.4.1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17
- 1.4.2 工作概况及实物工作量17-18
-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18-20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0-27
- 2.1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20-22
- 2.2 区域地质22-27
- 2.2.1 地层22-24
- 2.2.2 构造24-25
- 2.2.3 岩浆岩25
- 2.2.4 区域地质演化25-27
- 第三章 矿区地质概况27-39
- 3.1 地层28-34
- 3.2 构造34-38
- 3.3 岩浆岩38-39
- 第四章 白云岩地层层序特征39-45
- 4.1 白马厂地区灯影组地层层序39-40
- 4.2 松梁地区灯影组地层层序40-43
- 4.3 研究区及周边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地层层序对比43
- 4.4 小结43-45
- 第五章 灯影组白云岩岩石学特征45-51
- 5.1 白云岩岩石类型及特征45-48
- 5.1.1 纹层状藻白云岩45-46
- 5.1.2 藻屑白云岩46
- 5.1.3 藻核白云岩46
- 5.1.4 鲕粒白云岩46-47
- 5.1.5 细晶白云岩47-48
- 5.2 胶结物特征48
- 5.3 灯影组白云岩阴极发光特征48-51
- 第六章 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51-63
- 6.1 地球化学元素特征51-56
- 6.1.1 主量元素特征51-52
- 6.1.2 微量元素特征52
- 6.1.3 稀土元素特征52-54
- 6.1.4 讨论54-56
- 6.2 X射线衍射(XRD)数据特征56-59
- 6.2.1 晶胞参数特征56-58
- 6.2.2 有序度特征58-59
- 6.3 微观成分分区数据特征59-62
- 6.4 小结62-63
- 第七章 结论63-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69-70
- 附录B 图版70-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仁P,
本文编号:993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