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赤峰撰山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动力学背景

发布时间:2017-10-09 03:02

  本文关键词:赤峰撰山子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动力学背景


  更多相关文章: 花岗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环境 撰山子


【摘要】: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结合部位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对其开展了主量元素、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以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等工作,目的在于精确厘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和研究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245.8±3.1)Ma(MSWD=3.7,n=17),属早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显示为,其具有高硅(w(SiO_2)=71.68%~72.85%)、富碱(w(Na_2O+K_2O)=8.98%~9.20%)、高铝(w(Al_2O_3)=13.45%~13.77%)、低钙(w(CaO)=0.81%~0.99%)及低TFeO/MgO值(平均值为6.55)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弱铝质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呈现向右倾斜的配分模式,Eu具有明显的亏损(δEu=0.66~0.68),表明斜长石发生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谱上呈现清晰的Th、U、La、P富集,Ba、Nb、Ti、Sr、Ta等相对亏损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作用,可能有少量的地幔组分加入,其形成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最终拼合后的后碰撞/后造山伸展作用构造环境。
【作者单位】: 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核工业二四三大队;
【关键词】花岗岩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构造环境 撰山子
【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ZD20152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ZD2015203)~~
【分类号】:P588.121
【正文快照】: 4.核工业二四三大队,内蒙古赤峰024006Chronology and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uanshanzi Granitein Chifeng and Its Diagenetic Dynamics BackgroundSun Zhenjun1,Sun Guosheng2,Yu Henan1,Xiang Zhu1,Tian Yi3,Liu Tong4,Chen Xu4,Li Yang41.Department of Earth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Vriend.S.P;Oosterom.M.G;Bussink.R.W;Jangen.J.B.H;刘崇民;;葡萄牙里古费地区钨-敄花岗岩中微量元素的特征[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86年08期

2 A. J. R. White;J. D. Clemens;L. T. Silver;B. W. Chappell;V. J. Wall;刘喜山;;S—型花岗岩及其在北美西南部可能缺失[J];世界地质;1987年04期

3 P.R.Simpson;JaneA.Plant;赫英;;高热花岗岩对铀成矿省形成的作用[J];国外铀金地质;1989年01期

4 敬兴辽;苏州花岗岩成因初探[J];地质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5 范春方,陈培荣;赣南不同类型花岗岩体的锆石形态群特征及其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000年04期

6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Ⅰ)——芬兰中部地块的后造山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7 赵风清;参加芬兰地质考察总结(Ⅱ)——古元古代非造山的环斑花岗岩[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2000年02期

8 陈必河,肖冬贵,周国祥;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构造带花岗岩成岩与成矿[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1年04期

9 赵太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的质疑[J];地质论评;2001年05期

10 万勇泉,汪雄武,张建超;中国花岗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潜;;论香花岭花岗岩的成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0)[C];1987年

2 吴思本;钟畅华;;广东贵东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花岗岩体的涡旋定位[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4)[C];1991年

3 卢欣祥;肖庆辉;邢优云;尉向东;孙延贵;;柴达木北缘鹰峰环斑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时代[A];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蒋国豪;胡瑞忠;;江西大吉山白云母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A];第二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林清茶;夏斌;张玉泉;;云南勐平-大平碱性花岗岩成因及其成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汉林;杨树锋;吴建勇;程晓敢;肖安成;;花岗岩岩体的冲断变形—以祁连山北缘金佛寺花岗岩为例[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赫英;;渗浸花岗岩及其找矿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9—30)[C];1997年

8 齐有强;胡瑞忠;刘q,

本文编号:997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997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d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