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和RS的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1:45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和RS的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GIS和RS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环泉州湾


【摘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影响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能够得以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在对区域进行发展规划时,怎样才能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和客观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环泉州湾地区是海西经济区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本文利用GIS和RS技术,对基础数据进行处理,并从中提取专题信息,在充分了解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模型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利用GIS和RS技术提取了研究区多种专题信息;并从地形条件、资源概况、环境质量、地质灾害、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考虑,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分级标准。(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得到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和GIS栅格叠加功能,完成对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3)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结果,结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环泉州湾地区今后的发展规划提出合理的意见及建议。研究表明,环泉州湾地区总体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在作五级划分的各等级中,第Ⅲ等级以上面积占86.81%,其中第Ⅱ等级的比例最高,主导着整个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水平,但仍有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需要引起人们重视。同时表明,基于GIS和RS技术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理论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开拓性:利用该技术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具有获取数据方便、快速的特点;栅格叠加功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空间表达功能使评价结果显示更直观,更容易被接受。
【关键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GIS和RS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环泉州湾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826;P20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3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2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2-13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5
  • 1.3.1 研究内容13-14
  •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4
  • 1.3.3 技术路线14-15
  • 1.4 论文组织15-17
  •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理论和方法17-21
  • 2.1 相关理论17-19
  • 2.1.1 生态学理论17-18
  • 2.1.2 环境科学理论18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18-19
  • 2.2 RS/GIS技术19
  • 2.3 综合评价方法研究19-20
  • 2.4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21-25
  • 3.1 研究区范围21-22
  • 3.2 自然条件概况22
  • 3.2.1 地质地貌22
  • 3.2.2 水文气候22
  • 3.2.3 自然资源22
  • 3.3 社会经济概况22-23
  • 3.4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23-24
  • 3.5 本章小结24-25
  • 第四章 基于GIS和RS的专题信息的提取25-40
  • 4.1 数据获取及数据处理25-27
  • 4.1.1 遥感数据25-26
  • 4.1.2 非遥感数据26-27
  • 4.2 研究区专题信息提取27-39
  • 4.2.1 地形因子信息提取27-30
  • 4.2.2 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30-32
  • 4.2.3 植被覆盖度信息提取32-33
  • 4.2.4 水环境信息提取33-34
  • 4.2.5 土壤环境信息提取34-36
  • 4.2.6 地质灾害信息提取36-37
  • 4.2.7 社会经济信息提取37-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0-59
  • 5.1 综合评价模型41-43
  • 5.1.1 层次分析法41
  • 5.1.2 GIS图形叠加法41-42
  • 5.1.3 综合指数评价法42-43
  •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3-45
  • 5.2.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3
  • 5.2.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43-45
  • 5.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45-48
  • 5.4 评价指标等级的划分48-53
  • 5.5 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53-58
  • 5.5.1 综合评价53-54
  • 5.5.2 结果分析54-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6.1 结论59
  • 6.2 创新点59-60
  • 6.3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66-67
  • 附录B 各评价因子等级划分图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玉仁,丁祥焕,吴维灿,许东亚,孙厥祥;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J];华南地震;1982年02期

2 李裕红;袁建军;陈怀宇;肖秋霞;;泉州湾若干海岸植物铜、锌、铅及氮、磷、钾元素分布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年03期

3 赖志坤;;泉州湾海岸线变化特征的定量分析研究[J];海洋科学;2012年08期

4 庄婉娥;姚文松;汪厦霞;黄东仁;弓振斌;;泉州湾海水及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及化学组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10期

5 张加晋;杨顺良;赵东波;;GIS空间分析方法支持的泉州湾整治利用规划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7期

6 李云海;陈坚;黄财宾;王爱军;李东义;;泉州湾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J];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7 林永源;晋江河口及泉州湾湿地生物分布特点[J];台湾海峡;2005年02期

8 柯春婷;曾启鸿;;泉州湾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1期

9 庄婉娥;汪厦霞;姚文松;杨琳;宋希坤;弓振斌;;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J];环境化学;2011年05期

10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吴辰熙;张菲娜;;福建省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娟;;泉州湾海岸带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2 龚香宜;祁士华;吕春玲;苏秋克;;福建省泉州湾重金属的来源探讨[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苏秋克;祁士华;E.B.Julia;;泉州湾高分辨率沉积柱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爱军;陈坚;李东义;;泉州湾海岸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裕红;严重玲;;泉州湾海岸植物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管理对策[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6 蔡明刚;赵雯璐;王俊;杨圣云;黄文怡;林静;;近海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与思考——以泉州湾为例[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7 胡恭任;于瑞莲;;泉州湾近岸海域水体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8 赵雯璐;蔡明刚;王俊;杨圣云;肖佳媚;黄文怡;林静;;泉州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基于陆源污染物的调查与评价[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9 谭芳林;罗美娟;崔丽娟;叶功富;罗彩莲;黄雍蓉;乐通潮;林捷;黄丽;刘继龙;;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成因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汤军健;陈楚汉;温生辉;;泉州湾跨海大桥潮流场数值模拟[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小玲;国家正式批准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N];泉州晚报;2011年

2 汤忠民;福建泉州湾打造城市红树林景观[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记者 李琳毅;环泉州湾蚶江片区建设工作指挥部揭牌[N];石狮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杨江;省交通厅领导莅石检查高速工程[N];石狮日报;2010年

5 通讯员 李晨;笑声荡漾泉州湾[N];边防警察报;2012年

6 记者 曾绍洋;种植万亩红树林修复泉州湾生态[N];泉州晚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朱娟娟 通讯员 陈若海;生态泉州湾 候鸟新家园[N];泉州晚报;2012年

8 林岳夫;福建养蛏生态学研究取得新进展[N];中国海洋报;2006年

9 记者 林岳夫;福建“两湾”环境调查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海洋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歌 通讯员 唐雪峰;驶向外海新天地 泉州湾畔鱼满舱[N];泉州晚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逸群;泉州湾泥沙淤积数值模拟及海岸线演变规律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2 李俊晓;基于GIS和RS的环泉州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汤清清;泉州湾鱼体内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平与食用安全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4 柳雅晖;环泉州湾新市镇的防灾减灾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5 刘金禄;泉州湾POPs污染现状分析及贝类食用安全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3年

6 郭涛;泉州湾红树林和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7 罗淑华;环泉州湾地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8 张娜;泉州湾红树林湿地氧化酶特征及与土壤金属元素的关系[D];江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70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70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a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