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Engine数字校园三维场景构建与可视化系统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ArcEngine数字校园三维场景构建与可视化系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数字校园 可视化理论 Arc Engine 三维建模
【摘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日益增长的视觉与智能化的需求,数字城市与数字校园应运而生。数字三维校园既能在感官上带给人真实世界的体验,也可以满足校园管理者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据管理的需求。本研究旨在通过校园场景的搭建方法研究,结合开发工具与语言,实现具有GIS功能的可视化校园系统,丰富数字校园建设,并辅助决策校园规划与发展。本研究在构建三维景观模型的内容上进一步展开,探索GIS与三维数字校园可视化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总体架构设计,完成功能设计和数据库的建设,深入研究三维空间数据、虚拟可视化理论以及三维景观模型的构建方法,最后基于Arc Engine嵌入式组件与C#开发语言,完成数字三维校园系统的初步搭建,本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校园场景中存在的对象归纳分类,对不同特征的对象选择相应的建模方法,将建模软件结合使用,提出一套适应于校园场景建模的理论方法,通过实验,验证了这套建模流程的高效性与自动化。减少了人工编辑的工作量,提高了建模的效率。2、本实验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研究对象,实现模型数据、影像数据、属性数据的结合,完成校园三维场景的搭建。选择Geo Database管理空间与属性数据,实现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组织管理,为系统功能的开发做好数据准备基础。3、在三维数字校园需求分析基础上,本实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对系统进行了总体结构的设计,分为底层、核心层与顶层。为了改善可视化系统在GIS功能方面薄弱的问题,系统采用Arc Engine开发式组件与C#开发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系统功能的开发,使系统具有可视化漫游、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等功能。本文通过搭建校园三维虚拟景观,完成系统开发,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校园风采,给用户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可辅助校园将来的规划建设的决策制定。
【关键词】:数字校园 可视化理论 Arc Engine 三维建模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引言10-19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不足11-15
- 1.2.1 三维模型构建的研究现状11
- 1.2.2 数字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现状11-13
- 1.2.3 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现状13-15
- 1.2.4 存在问题15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意义15-16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9
- 1.4.1 研究内容16-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1.4.3 论文框架18-19
- 第2章 三维数据模型与可视化理论19-30
- 2.1 三维数据模型19-22
- 2.1.1 面模型20
- 2.1.2 体模型20
- 2.1.3 混合模型20-22
- 2.2 三维模型数据获取方法22-24
- 2.2.1 三维模型的数据分类22
- 2.2.2 三维模型的数据获取方式22-24
- 2.3 三维模型构建方法24-25
- 2.3.1 基于DEM与激光扫描系统24-25
- 2.3.2 基于规则几何体与 2DGIS的方法25
- 2.3.3 基于影像的三维数据模型构建25
- 2.4 三维可视化理论25-29
- 2.4.1 坐标系26-27
- 2.4.2 坐标变换27-28
- 2.4.3 三维可视化引擎28-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第3章 三维数字校园系统总体架构30-40
- 3.1 系统平台的总体设计30-32
- 3.1.1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30-31
- 3.1.2 系统需求分析31-32
- 3.2 系统开发平台32-35
- 3.2.1 ArcEngine32-34
- 3.2.2 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34-35
- 3.3 系统设计35-39
- 3.3.1 系统总框架设计35-36
- 3.3.2 数据库设计36-38
- 3.3.3 系统功能设计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数字校园系统场景的构建40-58
- 4.1 地理数据的获取40-43
- 4.1.1 研究区概况40
- 4.1.2 遥感影像数据40-41
- 4.1.3 建筑物数据41-43
- 4.2 数据预处理43-46
- 4.3 模型建立46-56
- 4.3.1 建筑物三维模型建立46-50
- 4.3.2 特殊地物三维模型的建立50-55
- 4.3.3 校园三维场景构建55-56
- 4.4 建模方法总结56-57
- 4.5 本章小结57-58
- 第5章 基于ARCENGINE的数字校园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58-67
- 5.1 系统开发58-59
- 5.1.1 创建项目58
- 5.1.2 ArcGIS控件的加载与类库的引用58-59
- 5.1.3 界面搭建59
- 5.2 系统功能的开发与实现59-65
- 5.2.1 数据加载与更新59-60
- 5.2.2 工具栏制定与实现60-61
- 5.2.3 三维漫游、浏览功能61-63
- 5.2.4 查询功能63-64
- 5.2.5 缓冲区分析64-65
- 5.3 本章小结65-67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67-70
- 6.1 结论67-68
- 6.2 展望68-70
- 致谢70-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华;构建数字校园的初步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4年07期
2 刘志红;;“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5年03期
3 米丽;;浅谈数字校园的规划设计[J];科技资讯;2007年01期
4 朱德葛;;高等院校数字校园的构建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5 吴海燕;戚丽;沈立强;;数字校园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年08期
6 杨欣翥;杨磊;李学宝;;数字校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9期
7 聂瑞华;罗辉琼;林怀恭;李艳;袁伟云;;数字校园关键技术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8 姜真杰,方陆明,吴达胜;数字校园理念及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向卫俊;构建数字校园 推动高等教育发展[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刘俊清;朱清妍;;一种面向服务的数字校园体系结构[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贤年;张绍山;韦法运;侯阳存;;“数字校园”建设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2 吕贤年;张绍山;韦法运;候阳存;;“数字校园”建设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安徽卷)[C];2010年
3 李济洪;;构建高可用的数字校园公共服务平台[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明鑫;魏海平;王欢;刘玉峰;;数字校园的构建及其关键技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占科鹏;邢程;邵伟;;走出数字化校园建设误区,构建智能型数字校园应用系统[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6 郭晓明;张巍;刘化总;;浅议高校数字校园中的信息集成[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钟健;;六步并举 创建和谐校园[A];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广西首届校园文化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桂德竹;;基于WebGIS的数字校园相关技术探讨[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升平;林丹;;用IRP指导“数字校园”的建设[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学明;刘柏嵩;;基于J2EE的数字校园系统表示层的设计[A];普适计算及其软件新技术——第三届长三角计算机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风月;洪恩数字校园智能化校园解决方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王志欣;“数字校园”动起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3 吴剑;“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工程在山南启动[N];西藏日报;2010年
4 ;“数字校园”试点项目工程在山南启动[N];山南报(汉);2010年
5 记者 刘全洲 通讯员 吴剑;我区首个农村“数字校园”投入使用[N];拉萨晚报;2010年
6 记者 李晓波 通讯员 金龙;西藏电信力助“数字校园”建设[N];人民邮电;2011年
7 本报记者 郜云雁 俞路石;传统教育出版社深度涉水数字校园[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主任 蒋东兴;基于云服务的高校数字校园日臻完善[N];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钟晓昕;走进清华数字校园[N];电脑报;2002年
10 李奕;建设第二代移动数字校园 探索教育信息化新思路[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闪飞;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宝昌;基于OpenStack的数字校园平台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3 陈高阳;基于虚拟化技术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实践[D];长春工业大学;2016年
4 张培;基于ArcEngine数字校园三维场景构建与可视化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朱徐飞;数字化校园数据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李乐;数字校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7 胡凡玮;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09年
8 满国栋;数字校园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年
9 刘铁英;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数字校园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10 郭麟;江西电大数字校园规划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5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75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