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K系统中基准不一对流动站定位精度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RTK系统中基准不一对流动站定位精度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RTK 差分定位 精密星历 差分改正 基准不一致。
【摘要】:在依靠RTK技术提供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的系统中,需要依靠精密后处理方法事先求得各个基准站的精确地心坐标。为方便用户使用,基准站坐标多采用国家2000大地坐标系(CGCS2000)等坐标。而RTK实时定位过程中需要采用IGS所提供的精密轨道或者是卫星广播星历,其基准分别为ITRF或WGS84,导致基准站坐标与卫星轨道的基准不一致,会对流动站的定位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差分定位的原理的基础上,利用解析方法,推导了卫星轨道、基准站坐标与流动站定位精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流动站定位精度与基准站间距离的关系,为网络RTK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作者单位】: 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关键词】: RTK 差分定位 精密星历 差分改正 基准不一致。
【分类号】:P228.4
【正文快照】: 1概述对于精密定位而言,差分定位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这种技术广泛用于RTK(Real-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控制系统技术中。在网络RTK定位中需要提供精确的基准站坐标。GNSS网络RTK技术要求基准站能够提供精确的站点坐标,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推进各自国家的地心坐标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成英燕;程鹏飞;秘金钟;文汉江;王华;;基于现框架下的省市级CORS站到CGCS2000的转换[J];测绘通报;2011年07期
2 陈俊勇;;中国现代大地基准——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CGCS 2000)及其框架[J];测绘学报;2008年03期
3 程鹏飞;文汉江;成英燕;王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与GRS 80和WGS 84的比较[J];测绘学报;2009年03期
4 魏子卿;;关于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的建议[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2期
5 陈俊勇;;大地坐标框架理论和实践的进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1期
6 郭兴;施昆;;GPS网络RTK误差改正数生成算法精度分析[J];江西科学;2010年05期
7 焦海松;王红芳;姚飞娟;;卫星星历误差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与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1期
8 于强;易长荣;占惠;;ITRF2000转换到CGCS2000框架的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北平;GPS网络RTK定位原理与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卫柳艳;GPS网络RTK系统的算法及定位精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力;;浅谈GPS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2 陈雪丹;杨勇;;基于GIS的东陵区农业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3 雷添杰;宫阿都;李长春;夏江周;;无人机遥感系统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4 戴连君;唐涛;杨娜;;利用北斗单星三频载波数据估算码偏差的方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5 吴韦华;李玉柏;;SINS/北斗组合导航Kalman滤波仿真[J];兵工自动化;2007年10期
6 刘旭春;张正禄;;单站GPS遥感水汽含量范围的确定及结果分析[J];北京测绘;2006年03期
7 张勇;陈正阳;;GPS在军事后勤保障中的应用[J];北京测绘;2008年04期
8 李鹏;;GNSS掩星探测大气算法及误差分析[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9 石娟;;利用多频观测数据快速解算整周模糊度的算法研究[J];北京测绘;2009年01期
10 张军;徐景田;孔利明;冯刚;;一种滑坡变形监测综合技术的应用[J];北京测绘;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晴;;工程测量中GPS控制网的高斯投影变形处理[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轩;;浅谈在地籍测量中应用GPS RTK技术[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卫星;李征航;刘万科;;EOP预报误差对导航卫星自主定轨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庄春华;万家欢;张益青;王迪;;导航卫星轨道拟合方法研究与仿真实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李征航;龚晓颖;刘万科;吕海霞;;导航卫星自主定轨中地球自转参数误差的修正[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王永杰;;高效率卫星导航数据处理软件技术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张爱国;邬群勇;李法礼;;基于GPS与移动网络的自适应定位[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高成发;陈伟荣;;基于星间差分的GPS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9 杨开伟;甘兴利;李娟娟;;三种全球对流层改正模型特性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10 张政治;王龙;孙华丽;;GPS卫星轨道标准化中几种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春雷;多尺度林业遥感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吕志伟;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动态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蔡华;GNSS大网实时数据快速解算方法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方荣新;高采样率GPS数据非差精密处理方法及其在地震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张绍成;基于GPS/GLONASS集成的CORS网络大气建模与RTK算法实现[D];武汉大学;2010年
7 张良力;面向安全预警的机动车驾驶意图识别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春华;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王继刚;基于GPS精密单点定位的时间比对与钟差预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0年
10 张西光;地球参考框架的理论与方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涛;CORS系统区域改正数分类提取与内插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黄昆学;GPS激光测距系统的算法研究及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谷守周;GPS/GALILEO完备性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单瑞;基于GPS单点测速的海浪及潮位测量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益鹏举;低轨遥感卫星精密定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叶增;卫星授时方法与星地同步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任纪庆;水下多目标定位仿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徐彦田;网络RTK参考站间大气改正数实时生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9 王诚;VRS系统流动端模糊度的快速解算[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张力仁;虚拟参考站对流层模型与算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广运;载波相位差分GPS定位技术[J];测绘工程;1999年01期
2 陈逸群,胡丛玮,杨欢庆;GPS定位中卫星坐标计算的曲线拟合法[J];测绘工程;2000年02期
3 高星伟,刘经南,李毓麟;网络RTK的轨道误差分析与消除[J];测绘科学;2005年02期
4 党亚民;陈俊勇;;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5 刘经南,刘晖,叶世榕,杨蜀江,高修全;连续运行多功能差分示范基准站的建设与实验[J];测绘通报;1999年12期
6 魏子卿,王刚;广域差分GPS[J];测绘通报;2000年06期
7 陈俊勇;面向数字中国 建设中国的现代测绘基准——对我国“十五”大地测量工作的思考和建议[J];测绘通报;2001年03期
8 陈俊勇;对我国建立现代大地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建议[J];测绘通报;2002年08期
9 刘晖,时晓燕,杨沾吉,罗和平,刘经南,杨蜀江;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建立与试验[J];测绘通报;2003年09期
10 顾国华;;参考框架、坐标变换和地壳运动[J];测绘通报;2006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成钢;基于多基站网络的VRS技术及其误差分析与建模[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米鸿燕;GPS-RTK技术在滇池数字化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星伟;刘经南;;GPS网络RTK的算法研究[J];测绘文摘;2003年04期
2 孙彦明;;GPS RTK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8年25期
3 王晓志;;GPS RTK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06期
4 吴秀丽;颜学功;;RTK技术在工程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测绘通报;2009年01期
5 聂光荣;孙伟;李江卫;黄涛;;武汉城市圈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潜江基准站建设[J];城市勘测;2010年04期
6 李景岩;穆敬;;基于VRS技术的远距离高定位精度验证[J];海洋测绘;2012年02期
7 李庆龙;肖嘉辰;;RTK GPS技术的应用及管理[J];信息技术;2007年06期
8 辜声峰;胡羽中;唐卫明;;大规模基准站组网与分区服务技术探讨[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4期
9 郭东;;GPS-RTK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初探[J];科学之友;2010年16期
10 李宗文;;GPS管理系统在港口机械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新康;王倩;杜雪松;;区域无整体旋转基准的物理原理[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振东;刘经南;;连续运行差分GPS基准站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3 董文亮;孙付平;朱新慧;田亮;刘帅;李亚萍;满小三;;监测基准站坐标以维持2000中国大地坐标框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1 北斗/GNSS导航应用[C];2014年
4 王保国;;TEQC测量环境测试分析[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5 万军;周发林;王丽华;崔银秋;;基于无线网络的N9 GPS基准站远程传输方法研究和实现[A];第三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暨'2006江苏省测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韶岩;;利用互联网、蓝牙技术改造早期GPS-RTK的方法探讨[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7 王敏;沈正康;董大南;;非构造形变对GPS基准站位置时间序列的影响和修正[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戴连君;聂志锋;张晰;;城市GPS基准站水汽自动处理技术探讨[A];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第5卷 第3集)[C];2007年
9 周若;蔡宏;;湖北省局校合作GPS基准站数据传输改进[A];2008年湖北省气象学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详细文摘汇集[C];2008年
10 张萌;丁克良;;RTK任意基准站技术的原理与应用[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居仁 卢文诗;中国陆态网络水城基准站建设项目动工[N];中国气象报;2008年
2 彭祥荣;中国陆态网民勤基准站破土动工[N];武威日报;2008年
3 曾居仁;中国陆态网络水城基准站建设项目破土动工[N];贵州日报;2008年
4 左恩云 潘加保;国家陆态网络基准站连云港站项目通过验收[N];江苏科技报;2009年
5 郭红亮;湖南今年将建93个地基准站[N];中国气象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雪松;陕西唯一陆态网络基准站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曾居仁邋记者 肖敏;环境监测网络落户我省水城基准站项目破土[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8 通讯员 王存林;沱沱河陆态网基准站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1年
9 李新 洪瑛;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云南三个基准站全面开工[N];中国测绘报;2008年
10 孔令昌;四川印发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基准站网管理办法[N];中国测绘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许龙霞;基于共视原理的卫星授时方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2年
2 吴北平;GPS网络RTK定位原理与数学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陆态网络”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变化特性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秦士琨;网络RTK相关技术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贺元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建设GPS基准站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侯贺晟;GPS基准站连续观测数据的地壳运动微动态信息提取[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6年
5 张诗玉;我国GPS基准站垂直位移季节变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
6 张晰;北京市GPS服务网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郭兴;CORS系统中基准站布设方法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九宴;GPS差分协议及基准站算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9 卫柳艳;GPS网络RTK系统的算法及定位精度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张照杰;网络RTK定位原理与算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93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093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