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大庆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大庆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分析
【摘要】:传统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方法存在精度不高、评价效率较低等缺陷,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并以大庆市西城区为研究区进行分析实验。首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城市居住适宜性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依据评价指标体系生成派生数据集,并对各数据集的指标因子进行加权叠加,进而重分类并渲染,得到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实现了居住适宜性的可视化分析,为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布局提供了一定的指引。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1452)
【分类号】:P208
【正文快照】: 城市居住区空间适宜性评价是以自然、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对适宜居住的区域进行的综合评价分析。目前,国外研究者对于城市居住适宜性评价的研究大多是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角度出发[1-2];而在国内关于人类居住环境的探索主要集中于人居环境的评价和分析[3-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桂萍;;城市居住区布局规划与设计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4期
2 顾海燕;;盐城市居住区停车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5期
3 刘伟;;城市居住区体验式景观建设初探[J];河南科技;2013年17期
4 郝瑞贤;李元宗;;浅议城市居住区的停车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24期
5 姜桂萍;;城市居住区布局规划与设计探析[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6 刘雁;;城市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年14期
7 陈颖;张思寻;;浅析现代城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配置[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35期
8 陈智华;;城市居住区交通组织形式初探[J];科技资讯;2009年07期
9 王开泳;陈田;;大城市居住区发展模式的新构想[J];科技资讯;2006年35期
10 韩玉梅;;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乔飞;郭义博;;城市居住区环境艺术设计浅析[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2 党睿;王立雄;刘刚;崔辛云;;城市居住区照明检测动态研究[A];理性照明 让生活更美好——2011四直辖市照明科技论坛(天津)论文集[C];2011年
3 查晓鸣;杨剑;邓莉;;论现代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5生态城区的建设与优秀范例[C];2014年
4 马素娜;;城市居住区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侯艳菲;;城市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环境行为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6 邓晓莹;;浅议城市居住区的分异现象[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林超;李晨陶;;天津市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变迁初探——以体院北、老城厢居住区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林涛;丁兰岚;林青川;;城市居民区配套设备噪声频率特性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实习记者钟继辉 赵文莉;自治区 城市居住区信报箱建设专项检查组来州[N];克孜勒苏报;2010年
2 刘斓 特约记者 付敏;“统规自建”打造集居区[N];自贡日报;2011年
3 胡梅娟、储国强、黄庭钧;大城市居住区不该两极分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早报记者 陆玫;杭州PM2.5年均值6年未达标[N];东方早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黄亮;构建“拆违”长效机制[N];巢湖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志宏;《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2 姚鑫;城市居住区照明评价与设计标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李静;中瑞两国城市居住区大气汞的变异特征及人体暴露剂量估算[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旖;水体景观在城市居住区中的营造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廖望;基于建筑类型学下的城市居住区场所重构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5年
3 李诗羽;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居民区停车规划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涨鑫;城市居住区湿地景观规划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刘志强;城市居住区开放型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亮;西安城市居住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再生[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聂子昊;与城市互动的中小城市居住区商业空间建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婷婷;基于田园情结的城市居住区农业活动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晔;城市居住区犯罪防控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10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02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02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