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21 04:22

  本文关键词: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巴尔虎右旗 地名 用词 结构 空间分布 演变特征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用词、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特征,以及新巴尔虎右旗地名密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规律。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第一,主要研究和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用词特征。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新巴尔虎右旗地名通名用词特征。新巴尔虎右旗地名通名主要反映自然地貌,自然资源的居多,而和人类活动有关的通名相对较少。这种通名用词的不平衡性和新巴尔虎右旗蒙古族的生活传统有关。二是新巴尔虎右旗专名用词的特征。在本文中对新巴尔虎右旗地名专名的类型主要分了三类,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专名,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的专名,人们对数字和颜色的崇拜的专名。同时,还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的结构特征。新巴尔虎右旗地名与其他区域地名一样,结构主要由“专名+通名”构成,同时还出现了只有专名或只有通名的地名,以及通名的叠加和重复情况。新巴尔虎右旗通名主要反映了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而专名不仅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还反映了当地的文化民族特点。 第二、主要研究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的空间分布态势及新巴尔虎右旗地名密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文中利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数据录入软件中形成密度图,并且分析地名的空间分布情况。新巴尔虎右旗的地名分布大致可以划分为高密度区、中密度区、低密度区3大类型区。而其分布空间的集聚特征十分明显,大体呈现中部密集,东部和西南部较稀疏。但东部和西部并非都是低密度区,而是疏中有密;同样中部地区也不全是高密度区,而是密中有疏。在高密度的地区有相对稀疏的地区分布,在低密度地区也有高密度分布。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密度图与地貌、土壤、植被类型图对比后发现,地名分布趋向于地势平坦、河湖密集,植被茂盛的地区。通过对新巴尔虎右旗地名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 第三,主要分析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演变与影响因素。首先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方面阐述了地名的形成基础,其次从水文地形,民族政策,民族文化,气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巴尔虎右旗地名演变的影响因素。 研究新巴尔虎右旗地名不仅为地名学研究的完善和充实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典型例证,也为地名学理论的检验及应用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彬;司徒尚纪;;基于GIS的广东地名景观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2 聂学艳;阎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0年02期

3 姚静;李爽;许丹海;赵嫘;;河南省地名景观特征与区划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马显彬;;广东地名特征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林琳;许艳艳;;佛山城区地名演变及影响因素[J];中国地名;2011年01期

6 李建华;米文宝;冯翠月;杨显明;;基于GIS的宁夏中卫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人文地理;2011年01期

7 韩光辉;中国地名学的地名渊源和地名沿革的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4期

8 尹钧科;浅谈区域地名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1209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09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