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nSAR与PS-InSAR联合解算方法及在西秦岭断裂中段缓慢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CR-InSAR与PS-InSAR联合解算方法及在西秦岭断裂中段缓慢变形研究中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CR-InSAR PS-InSAR 西秦岭断裂 形变
【摘要】:本文结合CR-InSAR、PS-InSAR技术,将CR、PS点联合构网,采用LAMBDA方法进行相位解缠,研究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断的微小形变,结果得出断裂带表现出左旋走滑运动特征,断裂带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2.3mm·a~(-1),北盘平均形变速率为-1.5mm·a~(-1),南北两盘平均形变速率差异为3.8mm·a~(-1),与其他学者GPS、地质测年研究成果相近.对研究区内的角反射器(CR点)安装、影像特征分析及形变解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比分析了CR、PS点联合构网和PS点单独构网解算结果,得出对地质环境复杂的断裂带做永久散射体形变研究时,CR、PS点联合构网解算结果好、研究结果可靠.说明CR、PS点联合构网中,CR点由于其自身的高稳定特性,对整个解算网络起到了很好的整体控制作用,保证了解算结果正确.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105,41111140386) 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LED2015A03,LED2013A0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DF-IGCEA-2012-17)联合资助
【分类号】:P542.3;P227
【正文快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波;屈春燕;单新建;马超;张桂芳;孟秀军;;基于PS-InSAR技术的断裂带地壳形变实验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2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杨永林;;利用CR-InSAR技术研究鲜水河断层地壳形变[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张希;蒋锋云;崔笃信;张晓亮;李瑞莎;;四川及邻区GPS观测揭示的应变积累与大震影响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5期
4 唐攀攀;单新建;王长林;张桂芳;;形变观测中小数据集PSInSAR的误差分析与初步应用[J];地震;2011年03期
5 邢学敏;丁晓利;朱建军;汪长城;丁伟;杨亚夫;王永哲;;CRInSAR与PSInSAR联合探测区域线性沉降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6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张桂芳;张国宏;郭利民;;基于PSInSAR技术的海原断裂带地壳形变初步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04期
7 涂鹏飞;谌华;甘卫军;;应用CRInSAR技术监测三峡库区滑坡形变[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S1期
8 陈强;丁晓利;刘国祥;胡植庆;袁林果;;雷达干涉PS网络的基线识别与解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9 李延兴,胡新康,康来迅;GPS测量所揭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现今活动特征[J];中国地震;1999年04期
10 袁道阳,杨明;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位移累积滑动亏损特征及其破裂分段性研究[J];地震研究;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传友;青藏高原东北部几条主要断裂带的定量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小波;屈春燕;单新建;张桂芳;马超;庾露;孟秀军;;CR-InSAR与PS-InSAR联合解算方法及在西秦岭断裂中段缓慢变形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8期
2 于胜文;王志伟;刘国林;姜兆英;陶秋香;;InSAR技术在沂沭断裂带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6年02期
3 范锐彦;焦健;高胜;曾琪明;;InSAR时序分析高相干目标选取方法比较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06期
4 邢学敏;贺跃光;吴凡;闻德保;朱建军;徐鹏;;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反演矿区时序沉降场[J];遥感学报;2016年03期
5 吴赵;袁道阳;王爱国;张波;邵延秀;王朋涛;;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武山—天水段全新世活动的新证据[J];地震工程学报;2016年02期
6 王洁;李海宁;张登荣;谢斌;;外部参考DEM对IPTA地面沉降监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7 田尤;杨为民;黄晓;刘廷;李浩;向灵芝;程小杰;;天水市麦积区幅黄土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孕灾因素分析[J];地质力学学报;2016年01期
8 高胜;曾琪明;焦健;童庆禧;;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研究综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年01期
9 朱爽;周伟;;不同框架点与内约束下速度场解算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6年01期
10 赵静;李皎皎;;对大陆逆冲型地震的一点认识——以汶川地震为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冰晶;滇西南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及活动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徐岳仁;山西霍山山前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3年
3 程鑫;青藏高原中部主要构造单元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古地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闵刚;宁夏弧形构造带中上地壳电性结构及其构造涵义[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5 肖根如;GPS地壳形变观测及其在中亚大三角地震构造域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6 宋键;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周边地区主要断裂现今运动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7 李陈侠;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玛沁—玛曲)晚第四纪长期滑动习性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8 郑文俊;河西走廊及其邻区活动构造图像及构造变形模式[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9年
9 詹艳;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深部电性结构及构造涵义[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10 楚全芝;中卫断裂带第四纪中晚期运动学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aniele PERISSIN;Fabio ROCCA;;Three Gorges Dam stability monitoring with time-series InSAR image analysis[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1年05期
2 许才军;林敦灵;温扬茂;;利用InSAR数据的汶川地震形变场提取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10期
3 张希;江在森;;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地壳水平运动负位错反演与汶川等地震背景[J];西北地震学报;2010年02期
4 张希;王双绪;张晓亮;崔笃信;王文萍;张四新;薛富平;;昆仑山与汶川强烈地震对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运动及应变积累的影响[J];地球学报;2010年01期
5 张希;崔笃信;张四新;王双绪;;地形变观测揭示的汶川Ms8.0级地震同震响应与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10期
6 陈强;丁晓利;刘国祥;胡植庆;袁林果;;雷达干涉PS网络的基线识别与解算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7 崔笃信;王庆良;胡亚轩;王文萍;朱桂芝;;用GPS数据反演海原断裂带断层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J];地震学报;2009年05期
8 崔笃信;胡亚轩;王文萍;朱桂芝;;海原断裂带库仑应力积累[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张希;崔笃信;王文萍;蒋锋云;王双绪;张晓亮;;利用GPS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及其邻区水平运动及应变积累[J];地震研究;2008年S1期
10 袁林果;丁晓利;陈武;郭志和;陈少彬;洪本善;周锦添;;香港GPS基准站坐标序列特征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才;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以陇西—武山地区为例[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2 袁道阳;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特征与时空演化[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3 闵伟;区域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四章 西秦岭区[J];甘肃地质;1987年S1期
2 方国庆;李育慈;张晓宝;;对西秦岭几个地质问题的探讨[J];西北地质;1993年Z1期
3 赵兵;西秦岭志留系含矿硅岩、灰岩岩石学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杜玉良,李林科;西秦岭北带丹凤群发育特征及金找矿方向[J];甘肃地质学报;1999年01期
5 董维全,高计元;西秦岭太阳顶群硅质岩的热水沉积与金的初步富集[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S1期
6 李景山;;兰渝线西秦岭特长隧道综合地质勘察[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年S1期
7 李健中 ,张本泉;西秦岭北带泥盆系研究的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1993年01期
8 胡晓隆,杨礼敬,马佩文,窦润吾,李锁成;西秦岭东部地区区域成矿带划分及找金方向[J];黄金;2003年10期
9 李建林;郝杰;杨俊龙;唐朝辉;毛裕年;闵永明;;西秦岭白依沟群形成环境及其时代的初步探讨[J];矿物岩石;1987年02期
10 张凤岭;西秦岭南亚带地质构造演化模式讨论[J];甘肃地质学报;199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曹宣铎;;西秦岭碌曲、迭部—带志留—泥盆系界线研究现状[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9)[C];1987年
2 刘新会;郑卫军;郑振云;岳连雄;;西秦岭寨上金矿床西部找矿前景分析[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范立勇;王岳军;夏斌;李晓勇;;西秦岭中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建春;刘新会;刘继水;;西秦岭马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2中英文合订本)[C];1985年
6 董治平;;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深部构造特征[A];1993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7 张克信;寇晓虎;陈中强;林启祥;陈奋宁;黄金元;;甘肃省夏河县甘加中二叠世多岛洋海山建造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籍传茂;;西部南水北调沿线地质调查的回顾(1959~1961年)和我的汶川之行[A];地质学史论丛(5)[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牛彦君 通讯员 王华 杜佳宇 ,
本文编号:1224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2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