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西部地表垂直形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洞庭盆地西部地表垂直形变研究
【摘要】:洞庭盆地平原地区的地表形变主要是在内动力地质作用、泥沙淤积与人类活动的控制下发生的缓慢累积的小尺度形变,这种微小的形变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达到一定的形变量,使得当地地貌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环境的变迁,对洞庭盆地的演化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以洞庭盆地西部地区的地形图数据、地质资料、地震活动资料、SAR影像数据等为基础,利用GIS.RS等技术对研究区的地表垂直形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地层与流域分别确定了洞庭盆地及洞庭盆地西部的范围,分析了洞庭盆地西部地震活动情况;将基于1:5万大比例尺地形图提取的高程信息在ArcGIS软件中建模后进行空间分析,得到了三个代表性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图,并分析了其变化原因;最后,进行了DInSAR技术监测洞庭盆地的区域地表垂直形变的实验。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洞庭盆地西部的地震活动主要因几组断裂活动所致,频繁发生的地震活动为洞庭盆地西部的构造升降提供了.佐证。(2)三个典型研究区内地表垂直形变均受构造活动、泥沙淤积与人类活动的控制:常德市幅处于太阳山凸起与常德凹陷两个次级构造单元的交界处,受其影响西南主要表现为地表抬升,而东南部受泥沙淤积与人类活动影响,沅江曲道周围表现为抬升,其他区域表现为沉降;津市图幅处于太阳山断裂与澧水断裂的交界处,受澧水断裂北掀南斜、太阳山断裂两侧断块西升东降差异运动的影响,图幅中间条状地带地表沉降,其他地区地表抬升;以蒿子巷为代表的研究区东部区域,因处于常德凹陷次级构造单元之上,受构造沉降影响,大部分区域以地表沉降为主;仅大通湖周围表现为轻微抬升,其原因系为当地居民围湖造田及河流泥沙淤积所致。(3)收集了覆盖范围在湖南省内的ENVISAT-1卫星ASA_IMS_1P产品数据22景,按照获取时间和参数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并通过两轨法DInSAR技术对洞庭盆地的地表垂直形变进行了实验。但是受时空去相干与干涉像对两期数据获取时相异同的影响,使得通过该技术获得的形变量并不能准确反映洞庭盆地的实际地表垂直形变。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227;P54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平;张红梅;章捷;;浅谈宁安城际铁路坐标系统与芜湖当地坐标系统的转换[J];安徽地质;2009年04期
2 陈俊林;;全站仪对GPS基线边长的检验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3 尉伯虎;高为超;刘立;;地心坐标系下多面体地图投影的研究[J];北京测绘;2010年04期
4 魏厚傲;;浅析石油物探测量高程异常获取方法与高程异常趋势[J];北京测绘;2011年03期
5 林子晔;;GAMMA中ISP模块SAR影像处理若干问题解析[J];北京测绘;2012年03期
6 李红英;王耀南;;基于VC的INSAR原始数据读取与处理成像[J];测绘工程;2006年01期
7 蒋利龙;王宇会;杜向锋;;精密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实现途径之一——距离测量精度的保障[J];测绘工程;2008年01期
8 蒋利龙;杜向锋;王宇会;;精密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实现途径之二——角度测量精度的保障[J];测绘工程;2008年03期
9 胡波;朱建军;张长书;;InSAR提取DEM的原理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8年05期
10 朱继文;李秀海;鲍建宽;;从测绘仪器的发展谈控制测量学课程的改革[J];测绘工程;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向阳;陶传达;梁洪宝;王庆;;快速建立移动基站的可行性研究与实施建议[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芦颖;严卫东;倪维平;马心璐;;TerraSAR-X数据的干涉测量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3 王仲锋;;空间直角坐标转换大地坐标的直接解法新探[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陈品祥;陈廷武;张凤录;;基于VRS技术的网络RTK应用及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柯泽贤;赵俊生;任来平;刘雁春;;水下小目标磁探测技术数学模型研究[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厚朴;边少锋;;顾及高程时计算大地距离的实用方法[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厚朴;边少锋;;顾及高程时计算大地距离的实用方法[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定辉;张黎;罗灵军;徐永书;;重庆市连续运行跟踪站系统的介绍与测试效果[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9 罗灵军;夏定辉;徐永书;张黎;;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建设探讨[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10 杨绍海;;中国海图坐标系统差值分析及海图小改正[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秋香;PS InSAR关键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长强;激光扫描仪检校及车载激光点云的分类与矢量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建强;弹道学中的地球重力场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徐星欧;基于目标分解的全极化雷达数据估算生物量相关参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徐兴华;公路边坡信息综合管理与安全评判决策[D];浙江大学;2011年
6 李春华;基于网络GPS和精华大地水准面的区域实时三维定位理论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周杨;深空测绘时空数据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青松;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高效高精度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宋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相位展开[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强;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探测区域地表形变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卫平;DInSAR技术及其在矿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于磊;基于智能全站仪的跨海三角高程自动测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宗营;SAR影像配准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杜勇;基于InSAR基线校正的高精度DEM提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黄艳;D-InSAR技术用于地表形变监测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刘钰菲;InSAR图像配准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孟靖;大地天文测量星图定位与识别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车明亮;基于GIS无线服务的冬小麦氮肥施肥推荐系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菲;机载干涉SAR定标方法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柳想;基于PS-DInSAR技术深圳地表形变监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43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4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