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

发布时间:2017-12-02 20:23

  本文关键词:短基线集InSAR技术用于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监测与人为因素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地面沉降 SBAS-InSAR StaMPS 地下水 油气开采


【摘要】:利用2007—2010年间存档的30景Envisat ASAR数据,运用SBAS技术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行全面具体监测,获取黄河三角洲地区地表形变特征场,分析了典型沉降区形变时间序列特征,结合相关资料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地下水抽取、油气开采与工程建筑等)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油田区地表形变范围与断层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082,41106041,4067603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KZCX2-EW-207);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20601)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005010-2)
【分类号】:P642.26;P237
【正文快照】: 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是一个全球性问题[1],地面沉降可导致基础设施破坏、湿地损失、海岸线后退以及加剧海水入侵和风暴潮等灾害,而三角洲地区居住着全球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2],这些灾害愈发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的工农业生产与生活。因此,对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林;薄其田;薄万芳;;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开发规划思路浅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年13期

2 刘健;林琳;陈学群;管清花;;黄河三角洲地区降水时序变化特征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2年01期

3 尹明泉;韩淑萍;;黄河三角洲地区软土的初步研究[J];山东地质;1993年02期

4 杨光,张锡义,宋志文;黄河三角洲地区大米草入侵与防治对策[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张凌云;;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6 杨玉建;仝雪芹;;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农业信息智能体整合系统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7 盛永芳;赵全升;杜江岩;;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8 王玉安,张希增;黄河三角洲地区蚊种初步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9年05期

9 王峰;崔国民;李文琳;;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思考[J];今日科苑;2011年16期

10 刘宝文;樊彦国;王增连;信志红;;黄河三角洲地区暖冬成因分析及影响与对策[J];灌溉排水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伟东;吴爱民;尹言亮;谭丙奎;;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病虫杂草综合防治技术[A];第二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暨牧草种子、机械、产品展示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修佩;任华;尹代英;;发挥优势,构建新的棉花生产技术体系,促进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生产稳定发展[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田家怡;夏江宝;刘庆;钦佩;;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米草生态调查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A];第三届全国生物入侵大会论文摘要集——“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C];2010年

4 袁西龙;杨宝林;李志恒;;黄河三角洲地区细颗粒含水层取水技术试验研究[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5 刘敦训;孙丹波;;黄河三角洲地区极值风速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灾害性天气系统的活动及其预报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本报记者 陈华 通讯员 颜世峰;构筑黄河三角洲保障改善民生服务体系[N];中国社会报;2011年

2 记者 李根 通讯员 牟永来;我市受助项目居全省首位[N];德州日报;2010年

3 李建 蔡宏光 王强;搭上黄三角人才资助直通车[N];德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胥爱珍 李根 通讯员 牟永来;我市获省引进人才专项资助96万元[N];德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邓卫华 滕军伟;支持在黄河三角洲地区设立地方性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王国峰;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池塘多品种混养技术[N];中国渔业报;2014年

7 王连华 张立伟 郭玉萍;黄河三角洲地区海参养殖技术探讨[N];中国渔业报;2010年

8 王树刚;河口生态海参育苗及池塘筑礁养殖项目凸显成效[N];中国渔业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曹艳 实习生 李环环 张铭芷;建设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N];联合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宋德彬;黄河三角洲地区近50年气温和降水的演变特征及R/S分析[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6年

2 廖小青;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水及其营养盐入海通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郭砚坤;黄河三角洲地区民歌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秀玲;基于RS的近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灌排模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白洪炉;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质污染物输移规律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4年

6 李高伟;黄河三角洲气候变化及其对湿地影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 朱艳红;黄河三角洲地区颗粒态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和来源[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46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46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