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
发布时间:2017-12-13 16:39
本文关键词: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变化趋势 灰色预测分析模型
【摘要】: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土地作为人们生存的必要资源,通常用对其利用的形式和程度来表示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的数量、程度和结构是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不同形式。遥感与GIS相结合也为实现土地利用监测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运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海淀区2004、2007、2010和2013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影像进行分类处理,得到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提取各时期现状数据,并从数量、程度和结构三个角度研究海淀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得出海淀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结论。最后根据研究特点选用灰色预测模型(GM)对海淀区的土地利用进行预测分析,根据统计数据预测出海淀区未来三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灰色预测分析模型符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海淀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正增长有园地、林地、草地和交通用地4种。其中增幅最大的是交通用地。海淀区土地类型面积负增长的有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和未利用地。(2)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海淀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在2004-2013年间并没有明显的变化,4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程度均在300以上,说明海淀区的土地利用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3)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横向分析,耕地、林地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是海淀区的三大土地类型。纵向分析,海淀区到研究期末面积增加的有园地、林地、草地和交通用地;到研究期末减少的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利和未利用地。(4)预测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并针对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灰色预测分析。得出结论:2014-2016年,园地、草地和交通用地依然延续前10年的变化趋势;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在未来3年的面积是一直减小的;未利用地在未来3年的面积是先增加后减少。并从参数和五种预测土地类型的面积变化分析两个角度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是该模型适用于本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P208;P237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宗玮;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5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285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