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中国东中西部城市扩展遥感监测、驱动因素及效应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2:32

  本文选题:遥感监测 切入点:驱动因素 出处:《浙江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市起源于人类分工和互助的需要,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各种矛盾的汇集处。伴随着工业化的浪潮,城市迅速扩大。虽然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繁荣,但是也使一些问题凸显,如消耗了部分优良耕地,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因此,城市的扩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我国长期以来以农为主,不重视城市的发展,城市欠账太多,城市化快速地推进,城市建成区扩展迅速,使环境与社会问题尤为突出。此外,我国幅员辽阔,由于政策、地理位置等原因,东中西部城市问题有较大差异,所以,对我国城市扩展进行东中西部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决策部门制定城市发展和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使国家在宏观层面上对东中西部的城市发展作出更科学的政策指导,以协调区域发展平衡问题,有效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本研究选取了我国东中西部3个有代表性省会城市杭州市、合肥市和贵阳市,沿着东→中→西这条空间主线,以这些目标城市为研究切入点,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提取。然后,沿着城市扩展过程监测→扩展驱动力分析→扩展带来的影响这条逻辑主线,结合统计资料和具体的国情,监测比较了研究区域内城市建成区扩展的特征,分析了城市建成区扩展的驱动因素和城市建成区扩展扩展效应。最后,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和城市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本文研究的结论如下: (1)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获取目标城市建成区在不同历史年份的面积、空间分布及扩展过程变化等信息,采用相同的城市扩展量化测度指标,分别进行了建成区扩展过程的时空量化对比。结果表明:建成区扩展在时空上都存在速度和程度的差异。首先,从建成区年均扩展速度来看,时间上,三个时间段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第一个时间段建成区年均扩展速度最小,然后逐渐加速第三时间段(2005-2009年)达到最大,是第一个时间段的2倍以上。空间上,东中西部城市建成区扩展差异明显,总体上,东部扩展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慢。东部的杭州城市建成区呈现了快速扩展、高速扩展和高速扩展的阶段性特征,中部合肥呈现了中速扩展、快速扩展和高速扩展的阶段性特征,西部贵阳呈现了缓慢扩展、中速扩展和快速扩展的阶段性特征。其次,从城市用地扩展系数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来看,三个研究时段内,东部杭州建成区扩展速度与城市化相适应,中部的合肥前两个时段,建成区扩展速度与城市化相适应,但第三时段(2005~2009年)合肥城市建成区扩展明显过快,西部的贵阳第一个时段(1993~2001年)城市建成区扩展明显不足,后两个时段,建成区扩展速度与城市化相适应。最后,从城市建成区内的地表覆盖分类来看,随着建成区的扩展,东中西部研究区城市建成区的绿地和水体都呈增加趋势,绿化覆盖率显著增加,但水体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2)从社会、经济和政策三个方面定性分析了东中西部目标城市建成区扩展的驱动因素,同时对非农人口、高校在校人数和工业总产值等5个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建成区扩展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政策因素在三大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政策的实施决定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在5个社会经济因素中,非农人口对建成区扩展的驱动力最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最小;高教扩招对城市扩展有重要作用;对杭州和合肥来说,建成区扩展驱动因素作用大小顺序为:非农业人口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贵阳驱动因素作用大小顺序为:非农业人口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高等学校在校人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个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与建成区扩展的关联度以杭州最高,合肥次之,贵阳最小。 (3)通过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和热岛比例指数的定量分析表明:纵向上看,随着东中西部研究区城市建成区扩展,绿地面积和热岛区域都逐渐增大,且与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均不断增高,在2005-2009年时间段增高尤为显著。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呈下降趋势,较强一极强的热岛区域(生态环境较差)占建成区比例也在减小,城市热岛区域从相对集中于市中心向四周分散,反映了我国城市建设总体上愈来愈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绿地的合理布局,城市在向生态化趋势前进。横向上看,东部的杭州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增加最快,中部的合肥次之,西部的贵阳最慢,这反映了杭州和合肥城市建成区绿化发展好于贵阳的事实。以上分析从时空上说明了建成区的扩展并没有必然带来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相反,随着建成区扩展加快,建成区生态环境质量趋好。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不宜普遍将用地控制很严,对东中西部城市供地应该差异对待,适当的土地供应是保障城市发展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是对城市化发展的主动适应;东中西部应采取不同的城市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大力发展都市连绵区,以技术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为主,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部地区有选择地适度发展都市连绵区,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西部地区有选择地发展大中城市,大力发展中小城市,中西部城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重点是解决大量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不高的劳动力就业。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2.2;P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荣华,陈雯,陈小卉,段学军;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2 郑光美;北京及其附近地区夏季鸟类的生态分布[J];动物学研究;1984年01期

3 卢晓峰;;基于RS和GIS的郑州市城市扩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盛辉,廖明生,张路;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城市扩展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遥感信息;2005年04期

5 萧笃宁;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7年01期

6 薛东前,王传胜;无锡城市用地扩展的时空特征与趋势分析[J];资源科学;2003年01期

7 王秋兵;卢娜;边振兴;;沈阳市城区扩展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J];资源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成区扩展时空过程及影响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1604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604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