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面向地形特征的DEM与影像纹理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1 21:56

  本文选题:地形特征 + 纹理分析 ; 参考:《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03期


【摘要】:纹理分析方法在宏观地形特征分析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与潜力,但当前缺少对DEM与影像数据纹理特征差异的系统分析研究。本文采用灰度共生矩阵为纹理量化模型,选取了8个不同地貌单元的样本数据,对DEM和遥感影像2类数据的纹理进行了特征值对比分析、纹理特征稳定性分析、纹理特征组间差异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试的二阶角矩、对比度、方差、熵4个纹理指标中,DEM和影像的对比度特征值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不同地貌样区纹理特征值对比分析发现,DEM数据在地形起伏较大区域纹理特征更为明显,遥感影像数据则受地表覆盖物影响较大;从地形特征的稳定性角度分析,DEM数据在丘陵和山地分析有优势,影像数据则在平原和台地分析表现更好;从地形特征差异性角度分析,DEM数据要优于影像数据。进一步采用光照模拟和坡度数据以增加DEM纹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DEM派生的2类数据在地形量化差异性方面改进明显,并大大优于影像数据。
[Abstract]:Texture analysis method has great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in macroscopic terrain feature analysis, but there is no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M and image data. In this paper, the gray-scale co-occurrence matrix is used as the texture quantization model, and the sample data of eight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al units are selected.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M and remote sensing imag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exture features is analyzed. Difference analysis of texture feature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Dem and the contrast eigenvalues of the image in the four texture parameters: second order angular moment, contrast, variance and entropy. It is found that the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of Dem data are more obvious in the areas with large terrain undulation, while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data are greatly affected by the ground cover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xture characteristic values of different geomorphologic sample areas. From the angle of stability of terrain features, Dem data has advantages in hilly and mountainous analysis, while image data is better in plain and platform analysis, and Dem data is better than image data in terms of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ce. Furthermore, the illumination simulation and slope data are used to increase the DEM texture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types of data derived from Dem are much better than the image data in terms of the difference in topographic quantific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320、41271438、41401440)
【分类号】:P2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毅;汤国安;王春;肖晨超;董有福;孙京禄;;基于高分辨率DEM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自动分割技术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先武;韦春桃;李彩露;吴平;;基于形态重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道路提取[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2 陈永刚;汤国安;周毅;李发源;宴实江;张磊;;基于多方位DEM地形晕渲的黄土地貌正负地形提取[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3 马士彬;安裕伦;;基于ASTER GDEM数据喀斯特区域地貌类型划分与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4 戚晓明;杜培军;汪迎春;金菊良;徐善健;;基于World Wind的鄱阳湖水位动态变化仿真系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2期

5 张磊;汤国安;李发源;熊礼阳;;黄土地貌沟沿线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6期

6 汤国安;;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7 王轲;王t$;张青峰;丁凯隆;;地形开度和差值图像阈值分割原理相结合的黄土高原沟沿线提取法[J];测绘学报;2015年01期

8 耿莎;石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景观格局与生态恢复措施和地形因子耦合关系研究[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5年02期

9 YAN Shi-jiang;TANG Guo'an;LI Fa-yuan;ZHANG Lei;;Snake Model for the Extraction of Loess Shoulder-line from DEMs[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4年06期

10 周毅;汤国安;习羽;田剑;;引入改进Snake模型的黄土地形沟沿线连接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迎春;基于GIS/RS的砒砂岩区沟沿线演化影响因素及侵蚀风险度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郭澎涛;紫色土丘陵区农田土壤不同坡位取样单元确定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冰;基于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小流域自动提取算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维;基于DEM的陕北黄土高原流域剖面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寅;黄土丘陵地貌景观定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张磊;基于核心地形因子分析的黄土地貌形态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丽媛;基于DEM模型的滇西南地区新构造运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张朴;本体驱动的黄土高原典型地貌的DEM提取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张刚;并行数字地形分析数据划分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宗;;黄河中游黄土丘陵区的沟谷类型[J];地理科学;1984年04期

2 景可;;黄土高原沟谷侵蚀研究[J];地理科学;1986年04期

3 闾国年,钱亚东,陈钟明;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黄土地貌沟沿线技术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6期

4 郑粉莉;武敏;张玉斌;丁晋利;;黄土陡坡裸露坡耕地浅沟发育过程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5 高玄_g;;地貌形态分类的数量化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1期

6 闫满存;王光谦;;基于GIS的澜沧江下游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7 周德民;程进强;熊立华;;基于DEM的洪泛平原湿地数字水系提取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6期

8 罗来兴;划分晋西、陕北、陇东黄土区域沟间地与沟谷的地貌类型[J];地理学报;1956年03期

9 蒋德麒 ,赵诚信 ,陈章霖;黄河中游小流域径流泥沙来源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66年01期

10 桑广书;陈雄;陈小宁;车自力;;黄土丘陵地貌形成模式与地貌演变[J];干旱区地理;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陶e,

本文编号:18311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8311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