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地形分析在流域水文建模中的应用进展

发布时间:2018-05-14 16:47

  本文选题:地形分析 + 水文模型 ; 参考:《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数字地形分析和流域水文学是地理学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地形要素对流域内地表水循环的产流、汇流等过程以及水资源的时空动态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随着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形分析在流域水文建模中的应用得以深化和扩展。该文旨在对水文建模中地形分析的应用进展与趋势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流域水文建模的基本原理和任务出发,回顾了水文模型的分类系统、演化进程以及地形分析在水文建模中的应用情况。综述显示,随着水文模型在驱动机理和响应尺度上的发展,地形分析在其中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尤其在支撑水文过程、增强系统耦合和细化响应尺度等方面贡献明显。同时,流域水文建模的现实需求也促进了地形分析在拓展模型、丰富理论和改进算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完善。
[Abstract]:Digital topographic analysis and watershed hydrology are the key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Topographic factors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es of surface water circulation an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errain analysis in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has been deepened and expand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trend of topographic analysis in hydrological modeling, and to review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hydrological models base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asks of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Evolution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of terrain analysis in hydrological modeling.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logical model in driving mechanism and response scale, terrain analysis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t, especially in supporting hydrological process, enhancing system coupling and refining response scale.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istic demand of watershed hydrological modeling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terrain analysis in expanding the model, enriching the theory and improving th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403;41471340)
【分类号】:P208;P33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汤国安;;我国数字高程模型与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2 刘学军,龚健雅,周启鸣,汤国安;DEM结构特征对坡度坡向的影响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3 徐涛,胡光道;基于数字高程模型自动提取水系的若干问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4 孔凡哲,芮孝芳;基于地形特征的流域水文相似性[J];地理研究;2003年06期

5 刘光,李树德,张亮;基于DEM的沟谷系统提取算法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6 王中根,刘昌明,吴险峰;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研究综述[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2期

7 李纪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制中的应用[J];水文;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园;赵牡丹;张鹏;吴宇鑫;;顾及梯田的DEM地形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7年04期

2 梁倍瑜;徐亚莉;白雷超;罗明良;赵文启;;均值变点及分叉比确定最佳汇流阈值的对比[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23期

3 巫晓玲;熊礼阳;胡二乐;卢庆辉;;基于DEM的黄土高原沟谷提取汇流阈值自适应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4 汤国安;李发源;熊礼阳;;黄土高原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5 张方利;周启鸣;;地形分析在流域水文建模中的应用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6 李可;晏实江;;基于RILBP的地形结构尺度稳定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7 杨先武;钱叶青;郑春霞;;喀斯特峰林峰丛地貌形态表达研究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7年04期

8 唐庆;贺春明;陈伟华;王娜娜;;基于DEM的合川区地形因子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2期

9 孙瑞;马萧;潘雪婷;王洪光;;黄土高原露天煤矿区面向对象地貌自动分类方法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7期

10 陈伟华;唐庆;王娜娜;羊秀娟;;基于DEM的桐柏县地形因素分析与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礼阳;汤国安;袁宝印;陆中臣;李发源;张磊;;基于DEM的黄土高原(重点流失区)地貌演化的继承性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2期

2 呼雪梅;秦承志;;地形信息对确定DEM适宜分辨率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3 刘涛;赵金梅;宫东海;钱小将;;基于能量累积的水系裂点提取分析[J];地下水;2013年06期

4 江岭;汤国安;赵明伟;宋效东;;顾及地貌结构特征的黄土沟头提取及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11期

5 齐晓飞;王光霞;马俊;王富强;;利用散点图矩阵与回归分析建立地形描述精度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11期

6 张尧;樊红;李玉娥;;一种基于等高线的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J];测绘学报;2013年04期

7 孔月萍;易炜;张跃鹏;;利用拓扑关系快速提取鞍部点[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16期

8 李光辉;邵伟;吴东亚;;基于OSG的大地形并行快速调度问题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3年S1期

9 王U,

本文编号:1888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1888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