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三维形变场获取研究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8-07-07 17:21

  本文选题:InSAR + 联合解算 ; 参考:《国际地震动态》2015年08期


【摘要】:正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近几十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在获取地面形变信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人类可以在太空对地表进行长时间大范围的监测。但是,InSAR获取的形变不是地表的真实变形,而是变形的垂直向、东西向、南北向分量在卫星视线方向上的投影,即存在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模糊
[Abstrac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 (SAR)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decades. It has a unique advantage in obtaining ground deformation information,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human beings to monitor the earth surface for a long time in space. But the deformation obtained by InSAR is not the real de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but the projection of the vertical, east-west and north-south components of the deforma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atellite's line of sight, that is, the ambiguity of the Line of sight (Los).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分类号】:P3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正涛,,梁灿,柏江玲;彰武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局部反向原因探索[J];东北地震研究;1995年01期

2 牛安福,张兴科,张晶,高福旺,吉平;吉林汪清7.2级深震前东北地区形变场分布特征[J];地震;2004年01期

3 郭维栋,汤懋苍;地形变场与现代地壳垂直运动及地震活动关系初探(Ⅰ)——地形变场的计算方法和物理意义[J];西北地震学报;2002年01期

4 王志勇;张继贤;张永红;周兴东;刘磊;;伊朗巴姆6.5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与解译[J];地震研究;2008年01期

5 沈旭章;梅秀苹;;由多台定点长水管倾斜资料构建形变场时空演化图像的初步尝试及应用[J];西北地震学报;2009年01期

6 于建民,丁平,江在森;滇西地区近期垂直形变场分析[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7年01期

7 孔繁强;林玉祥;;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J];东北地震研究;1991年04期

8 王家富;;有限元方法中的特殊单元及其在模拟同震形变场中的应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年01期

9 严珍珍;石耀霖;范湘涛;杜小平;;提取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的最佳雷达波段问题研究[J];地震;2011年03期

10 孙建中;用边界元法模拟同震形变场[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江在森;黎凯武;张希;王双绪;方颖;;区域构造形变背景与蕴震形变场识别[A];新方法和新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暨中国东部地区震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罗灼礼;;震源应力场、形变场、倾斜场[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3 江在森;崔笃信;王双绪;;大地垂直形变场信息分离与强震危险区判定[A];中国地震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6年

4 张四新;刘文义;王双绪;;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场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屈春燕;张国宏;;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同震-震后形变场特征及演化过程[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杨国华;杨博;韩月萍;张风霜;;华北地区最近几年形变场的动态变化[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郭晓丹;查显杰;黄金水;;利用像素偏移算法获取2013年雅安地震同震形变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七专题论文集[C];2013年

8 张祖胜;;浅源构造地震形变场的一些定性特征[A];第一次全国地震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79年

9 周硕愚;梅世蓉;王若柏;吴云;龚凯虹;施顺英;;用蕴震系统图象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场现今演化[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10 张四新;刘文义;王双绪;;四川西部现今地壳形变场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佟国功;基于InSAR的伊朗BAM地震形变场获取和震源参数确定[D];中南大学;2008年

2 周辉;利用InSAR资料研究缅甸地震同震形变和震源参数[D];中南大学;2013年

3 薛腾飞;利用升降轨SAR数据提取地震三维同震形变场中模型的完善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05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105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e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