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LC30数据的斑块级别景观指标适用性及简化研究
本文选题:GLC + 景观格局指标 ; 参考:《国土资源遥感》2017年04期
【摘要】: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斑块级别指标是量化研究斑块形态的重要基础。目前斑块描述指标冗余纷杂,因此拟对现有的斑块级别指标进行分析,指出指标本身的适用性,并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斑块级别形态描述指标的综合和简化。在对11个斑块级别指标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30 m空间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类别数据(GLC30)进行实验,利用2种分析方法对除面积和周长外的9个复合指标进行了简化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回旋半径和支撑半径这2个指标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区分斑块形态。本文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为量化研究景观格局尺度效应积累了经验。
[Abstract]:Patch is the basic unit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patch level index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quantitative study of patch morphology. At present, there is a lot of redundancy in patch description index, so we intend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patch level index, point ou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index itself, and us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realize the synthesis and simplification of patch level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index. Based on the applicability analysis of 11 patch level indicators, the global surface cover class data (GLC30)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30 m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experiment. Nine composite indexes except area and perimeter were simplified by two analytical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tation radius and the support radius can distinguish the patch morphology to a large extent.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is paper hav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for quantifying the scale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教育部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分析”(编号:201512028) 教育部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编号:IRT1309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基于地统计模型的Li DAR点云数据生成DEM的精度分析”(编号:2682014CX017)共同资助
【分类号】:P237;P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巍巍;王根绪;邓伟;;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2 韩翠玲;谷晓梅;卢德宝;雷琳;;巴江流域近20年来景观格局变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02期
3 宋豫秦,曹淑艳,张力小;试探景观格局在荒漠化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沙漠;2000年S1期
4 甘淑,何大明,党承林;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J];山地学报;2002年05期
5 王根绪,卢玲,程国栋;干旱内陆流域景观格局变化下的景观土壤有机碳与氮源汇变化[J];第四纪研究;2003年03期
6 贾宝全,孙鹏森,王国柱,慈龙骏;鄂尔多斯高原景观格局变化分析——以伊金霍洛旗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3年03期
7 陈士银,周志翔;小尺度下湛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刘佳雪,许振文,刘惠清;吉林省西部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9 李宏,邓良基,吴金涛;成都平原县域景观格局时空变异与驱动因子分析——以成都市双流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5年02期
10 杨晓艳,朱德举,郧文聚,程锋;土地开发整理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达;蒙吉军;;鄂尔多斯近20年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孟丹;宫辉力;李小娟;;北京地区热力景观格局及热环境效应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战金艳;;区域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分析[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刘毅华;叶长盛;;华南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变化典型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5 宫恩田;;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番禺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沈竞;;利用马尔科夫链模型预测区域近期景观格局变化——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寅;李阳兵;;岩溶地区土地利用对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的影响—以贵州茂兰为例[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沈竞;王国俊;王浩;;驱动因子与景观格局综合指数的相关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第五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第十三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倪永明;欧阳志云;;新疆荒漠植被景观格局对比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丁圣彦;曹新向;;清末以来开封市水域景观格局变化[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轩;充填复垦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赵军;平原河网地区景观格局变化与多尺度环境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乔志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化与模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胡文英;元阳哈尼梯田景观格局及其稳定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6 何东进;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格局动态及其环境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7 张爱静;水文过程对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3年
8 崔莉;浙江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变化与生态保护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9 刘丹;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韩凌云;苏州市水岸带景观格局演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玲;江苏东台围垦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尺度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夏鸽;景观格局对鸟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金子文;马堵山水电站对区域景观格局的影响[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樊相宁;2000-2010陕西省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张茜_g;城区经济发展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动态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罗艳;基于ANN模型的元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方仁建;滩涂围垦对海滨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斯日古楞;基于遥感的道路网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9 周梅;基于MODIS和OLI数据源的艾比湖流域景观格局尺度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10 孙世宏;基于RS与GIS技术的什邡市景观格局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06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10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