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鄱阳湖流域非点源吸附态污染物时空变化研究
[Abstract]:Poyang Lake, as the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wetland in the world, 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soil erosion volume and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Poyang Lake basin were estimated by soil erosion equation using three periods of multi-source data, and the soil erosion modulus of Poyang Lake basin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soil erosion equation. Then the sediment load of the water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 transport ratio. Finall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non-point source adsorbed pollutant Nu P load in Poyang Lake basin was quantitatively studied by using the empirical model of the transport of particulat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pollution load of adsorb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nd low in the space. The relatively high area wa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basin and upstream, which was mainly due to the steep mountain slope in the region. The relatively low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basin, which is mainly due to the low intensity of soil erosion due to the intersecting distribution of the plain and the hills. In terms of time variation, the load of adsorbed pollutants per unit area of the whole basin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 decreas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increase.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项目(JXS-EW-08) 2015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512026) 湖北省青年科技晨光计划~~
【分类号】:P208;X5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碧宇;陈晓玲;陈慧萍;;鄱阳湖流域湿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7年02期
2 郭健,王卉,阚映红;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京;高校GIS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地理信息世界;2003年04期
4 李晓静;张义文;张加鑫;;基于GIS的王家寨乡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5 柏云;孙勇;;基于GIS的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6 姜冠旭;罗海波;陈龙江;赵晨晨;;GIS应用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10期
7 姜冠旭;罗海波;文思北;陈龙江;;GIS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8 孟鸣,张佩芳;云南省GIS事业的回顾与云南省地理研究所3S中心的发展[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8年S1期
9 齐中兴;;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年07期
10 田雨,卢秀山,江楠,乔平林;基于GIS的城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俐民;丁仁军;冯亚飞;莫忠荣;;基于GIS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思路探讨——以昆明市为例[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2 谢士杰;;基于国产GIS的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陶夏新;郑广芬;左惠强;张明宇;;基于GIS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计算机管理系统[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4 金琳;李翔;张璐;;基于GIS的新农村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江萍;肖映辉;王姝;;基于GIS的武汉市绿地服务水平分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郭惠娟;唐南奇;林金宝;;基于GIS的仙游县土地利用与滑坡灾害敏感性分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江山;程琳;;基于GIS的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构建[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迪凤;金伟祖;;基于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历史权属信息处理方式研究[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波;徐富春;孔益民;王利强;孙强;虞朝晖;;基于GIS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10 龙腾卓;陈正东;杨诚;;GI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海口市城市规划信息系统[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徐华;第四届高校GIS论坛筹备工作展开[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2 魏莲 樊文有 卞州罡;石油行业信息化GIS作用大[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胡蓓;湖北省测绘行业协会举办GIS相关技术讲座[N];中国测绘报;2008年
4 立实;中国GIS协会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测绘报;2009年
5 陈莹莹 郑举汉;GIS防范“楼歪歪”[N];中国测绘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安健;基于GIS的孔隙地下水三维动态广义管理模型[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荣珍;南京市水土保持GIS研制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郑佳荣;基于GIS的地矿三维属性场建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4 扈军;基于GIS的声景分析及声景图制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陈伟强;基于GIS的烟草施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宽;鄱阳湖流域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功能设计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2 邹秀萍;基于“面向区域”GIS控件的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以陕西省为例[D];西北大学;2003年
3 尹春燕;基于GIS的乐山市城镇化水平测度及时空分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张琳;基于GIS的地震次生火灾综合评价及防御对策的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任玉龙;基于GIS的河南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动态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甘芬芳;基于GIS的川渝地区地震分形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赵露;基于GIS的油藏多信息集成[D];长江大学;2015年
8 叶德峰;基于GIS的客家文化信息平台研究与实现[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9 田雨昕;GIS辅助的历史建筑病症勘察[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范晓莉;西永综保区综合管网GIS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5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150466.html